您當前的位置:首頁生活正文

光谷中地數碼立志讓我國GIS技術屹立世界潮頭

2022-03-30 17:36:29

“一輩子,一件事!”這是中地數碼集團創始人吳信才教授獲得首屆“中國GIS教育終身成就獎”的感言,簡短而有力的幾個字讓在場人無不肅然起敬。

首批長江學者、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信息工程學院首任院長、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吳信才教授率領團隊創造了多個第一,不僅打破了國外GIS軟件的壟斷,更實現了自主可控的國產GIS軟件始終保持著國際競爭力。

什么是GIS?“真實的世界中,有山川河流、沙漠叢林,也有高樓大廈、鄉村田野。如何把這些信息變成數字信息,并準確地反映在電子終端中,是信息時代的基礎和關鍵,GIS則充當‘轉化者’”的角色,實現了對現實世界的模擬顯示及輔助管理。”中地數碼聯合創始人劉永教授介紹,GIS的出現讓地圖在提供信息的基礎上,具有了輔助決策,并指導行動的作用。如今的GIS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可滿足在新的經濟模式、新的生活方式下國家建設與公眾生活的各類需求,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從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套可實際應用的彩色地圖編輯出版系統MapCAD,到率先研制出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地理信息系統MapGIS;從引領GIS新潮流,創開發模式新紀元的MapGIS K9,到推出全球首款云特GIS軟件臺MapGIS 10;再到如今,進一步升級云技術,打造全國產化開放生態。

中地數碼用30年的時間,走完了國外GIS軟件50余年的發展之路。同時,著力培養創新人才、構建國內行業生態鏈,不斷開拓著更廣泛的海外市場,立志讓我國GIS技術屹立世界潮頭。

三十年,一件事

一件事堅持30年,難不難?“說實話,非常難!”劉永教授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但是如果沒有我們自己的國產GIS軟件,影響的是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使命在身,我們咬緊牙關也要堅持。”

中地數碼聯合創始人劉永教授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記者胡贊威 攝

以GIS(地理信息系統)科技創新為基石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中地數碼實現了一次次歷史跨越,并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其中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去年底,被授予湖北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

“使命感和堅持不懈的技術創新。”在劉永教授看來,這是中地數碼精耕GIS行業三十余年,且始終保持自主核心技術領先地位的秘訣。

4、3、2、1……神舟飛船一進入地球大氣層,只需4秒,搜救人員就能跟蹤到目標。為神舟系列飛船返回搜救提供技術支持的,就是中地數碼的MapGIS,這一技術還為嫦娥探月工程保駕護航,被湖北省政府授予“參與載人航天工程有功單位”稱號。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一個獲取、存儲、編輯、處理、分析和顯示地理數據的空間信息系統,GIS作為一種空間信息技術,在與國民經濟相關的許多重大領域可以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吳信才教授為技術核心,中地數碼三十余年來始終致力于發展自主可控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產GIS軟件。當前,中地數碼的國產GIS軟件在智慧城市、自然資源、地質、農林、氣象、交通、公安、應急、環境、民政、軍事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服務于國計民生。

扛起民族軟件振興重任的“追夢人”

1982年,吳信才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電子信息專業畢業后留校成為了一名青年教師。因工作需要,他進入了計算機機房工作。“對于地質工作者來說,他們一生的成果就是地質圖件。”劉永教授介紹,當時制作地圖完全依靠手工,吳信才便萌生了用計算機制作地質圖件的想法。

中地數碼創始人吳信才教授。

隨后,他開始了廢寢忘食的自學,還報名了計算機研修班,根據需求思考怎么用計算機成圖。當時,幾乎沒有任何成圖軟件基本要素的參考資料,“純靠自己想,有人說他是‘陳景潤式的人’。”劉永教授回憶,那段時間,吳信才每天工作時間在16個小時以上,經常是一覺醒來就在機房,或者忙到凌晨2時才回家,就連走在路上都在思考問題,“完全沉浸在技術研究上,時不時地自言自語,別人跟他說話都聽不見。”

1989年,凝聚著他心血的超級小型機版MapCAD計算機彩色地圖編輯出版系統問世,實現了在小型機上成圖的夢想,填補了國內彩色地圖計算機編制的空白,獲得了地礦部以及業內的高度評價。該系統的誕生,使地學圖件出版周期由一年縮短為三四個月,邁出了計算機成圖的關鍵一步,開創了我國計算機制圖的新時代,并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

上世紀90年代初,國外GIS軟件一家獨大。面對這一局面,吳信才懷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歷史責任感,帶領科研團隊繼續奮戰,他始終堅信只有自主創新才能突出重圍。1995年,具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地理信息系統MapGIS誕生,被評為具有國際先進水的國產軟件,國家科委將其列為“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

2001年,吳信才創立中地數碼,帶動本地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發展,促使MapGIS成果開始從科研技術向產業化成果轉化。以MapGIS軟件為核心,該公司成功開發MapGIS智慧城市、智慧國土、智慧地質、公共安全、大眾化應用等系列軟件,在地質大調查、行政區劃勘界、國土資源管理、退耕還林、電信管理、城市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了重大社會經濟效益。

一年一個“小目標”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地數碼參與完成的“自主可控高能地理信息系統關鍵技術應用”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多年來,中地數碼憑借技術創新與應用研究,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1996年,中地數碼的《計算機輔助彩色地學圖件編輯出版系統開發與應用研究》項目摘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8年,《計算機輔助彩色地學圖件編輯出版系統MapCAD的推廣應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002年,自主研發的《MapGIS地理信息系統》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9年,《分布式大型GIS臺開發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我們始終瞄準整個技術前沿,每年都要定下技術層面上的一個目標,每年都能發布一個新產品。”劉永教授介紹,放眼國際,在這個細分領域以這樣的時間、人力、財力投入幾十年的極少有,將“專”和“精”做到極致,才能有持續的競爭力。

營收40%投入研發、研發團隊達300多人、核心研發人員的薪酬甚至比高管還高……劉永教授談到,對技術創新永不止步,是中地數碼最核心的生命力,因此厚待人才是企業文化之一。

一群有著共同使命感的“追夢人”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2016年,中地數碼發布全球首款具有“云”特的GIS軟件臺MapGIS10,實現了“騰云”和“生態共享”的中地夢;2018年7月,中地數碼發布擁有完整知識產權的MapGIS 10.3全空間智能GIS臺,它是充分融合了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GIS臺;2020年7月,全國產化GIS臺MapGIS 10.5九州研發成果成功發布……

目前,中地數碼已完成與各主流國產軟硬件廠商的對接認證,并以國產GIS臺MapGIS為依托,與更多民族企業共建智能時代新生態。

中地數碼武漢總部。

“希望年輕人把旗幟扛下去”

在中地數碼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大家不以職務相稱,吳信才教授總對新來的員工說:“別喊吳總,喊我吳老師就行了。”

劉永教授笑著告訴記者,企業目前員工有1000多人,但給人的感覺不像是一個企業,他們也不像企業管理者,倒像是帶著團隊搞科研的老師。

這里有20多個“元老級”員工,在學校就跟著吳教授做課題,畢業后直接來中地數碼上班,工作10年以上的有100多人。“創業者有使命,團隊有情結,大家都覺得做GIS軟件臺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劉永教授說,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科技工作者堅持耕耘,才能有當前國產GIS臺實現從“跟跑”到“并跑”,并逐漸實現“領跑”的局面。

但在未來,包括中地數碼在內的中國企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需要更多有同樣理想、信念的年輕人加入進來。劉永教授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到,“希望年輕人把旗幟扛下去,這是一份有追求、有價值的事業,90后、00后挑大梁的人在哪里?”

她期待,新一代的GIS人既能繼承現有的技術優勢,又能在行業上或應用上創造更多的價值。“我工作,我快樂”是劉永教授的人生格言,“我覺得快樂就是一種成功和幸福感,堅持做一件值得做的事業,就會快樂。”

找準一個賽道,并努力為之奮斗一輩子。這是中地數碼的企業文化,更是一群“追夢人”默默耕耘的故事。“真正有分量的成果一定是歷經磨難、挫折,堅持努力、奮斗才能得到的。”劉永教授談到,中地數碼將繼續以一流的技術、完善的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專業、真誠、便捷、高效”的服務保障,以云GIS軟件臺為契機,秉承“讓人人享有地理信息服務”的企業愿景,開啟云GIS智能服務構建產業內合作共贏的生態,讓國產GIS技術屹立世界潮頭。

關鍵詞: 中地數碼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