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喜馬拉雅與后浪出版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雙方互相賦能,推動實現優質內容的多重變現和出版業的融合發展,這是喜馬拉雅與出版社達成的最新戰略合作。
中國的“十四五”規劃表明,文化發展已成為新時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以技術創新驅動新型文化企業建設是時代之需,信息標準化、資源數據化和運營智能化將成為“十四五”時期中國出版企業的努力方向。過去幾年來,喜馬拉雅一直在通過版權內容合作、反向出版、IP共建、線上線下一體化圖書銷售、智能硬件賦能、官方賬號入駐及運營支持等方式,全方位賦能出版社,支持出版社的數字化轉型,推動國內出版行業融合發展。
根據公開信息,截至2021年12月31日,喜馬拉雅已與中信出版社、磨鐵圖書、果麥文化、譯林出版社、青島出版社、中國婦女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團等約160家頭部出版社建立了業務合作。喜馬拉雅與這些出版機構一直是并肩前行的伙伴,在過去喜馬拉雅已經積累起豐富的合作經驗,也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通過版權合作,實現與出版社的雙向賦能
版權合作一直是喜馬拉雅與出版機構合作的核心內容。無論是將文字音頻化、或是通過TTS語音技術引入電子書實現“聽看一體”,都旨在通過多種形式,最大化實現內容的價值。
2021年10月,喜馬拉雅與中國婦女出版社達成戰略合作,雙方的合作便包含多品類、多層次的版權內容合作。基于雙方用戶群體的高度一致性,雙方在版權合作方面,主要聚焦孕產養育、家庭教育、女性社科等品類,致力于實現內容增值及女性用戶生態閉環的構建。如今,中國婦女出版社在喜馬拉雅的賬號,已經上線了41張專輯,包括《精講50+世界名著》《小王子》《愛麗絲漫游仙境》等,還有更多優質IP內容仍在籌備中。
這樣的合作,是對出版機構和喜馬拉雅的雙向賦能。出版社以其優質內容和行業品牌,助力喜馬拉雅豐富其內容生態。而喜馬拉雅則基于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強大的內容制作能力,助力出版社觸達更多元更年輕的用戶群體、實現業務模式的創新。
中國婦女出版社社長李凱聲表示,中國婦女出版社高度欣賞喜馬拉雅推動與傳統出版結緣、展現產業鏈向上延伸的抱負,中國婦女出版社愿與喜馬拉雅一道,把握新時代女性、兒童以及家庭的自我學習和成長的內在需求,構建更加完整、專業、系統化的閱讀體系,通過豐富的產品輸出,支持、幫助她們獲得更多更好的內容資源。
山西出版集團與喜馬拉雅的戰略合作則涵蓋了超400本電子書、有聲書的版權合作。其中,雙方共同合作的劉慈欣科幻作品集《流浪地球》邀請于和偉、王明軍等影視明星和知名有聲書主播進行演播,通過實力制作獲得了行業的認可,不僅榮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音像電子網絡出版物獎,還入選了2021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除此以外,山西出版集團及旗下出版社將數十部制作好的音頻成品授權給喜馬拉雅運營。雙方還將合作上線超300部作品,通過TTS語音合成技術實現“聽看一體”,為讀者帶來耳朵和眼睛的雙重享受。
喜馬拉雅與磨鐵圖書的版權合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20年5月,喜馬拉雅與磨鐵圖書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磨鐵以文字獨家授權的形式,授權喜馬開發各種類型的有聲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知名主播名人講書、錄制節目、制作有聲書或廣播劇等。截至目前,磨鐵圖書共授權了文字作品超500部,其中包括喜馬拉雅平臺有聲書頭部IP《明朝那些事兒》,以及暢銷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后者突破了傳統有聲書的形式,大膽引入明星、作者、心理學家等要素,在書內容的基礎上做成了“音頻紀錄片”的形式,極大豐富了該傳統IP的內容。
同時,磨鐵圖書向喜馬拉雅開放了近200部的自制內容授權,包括東野圭吾《信》、《幸存者》等法醫秦明系列、《熊鎮》、《82年的金智英》、《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等,雙方還共同開發了十大IP的有聲書項目,包括金一南、武志紅、周國平、于丹、李尚龍等知名作家的作品,類型涵蓋歷史、人文、個人成長、兒童等雙方優勢內容領域。
通過創新突破,拓寬出版的邊界
在內容的形式和出版的方式上,喜馬拉雅也與出版社聯合在不斷創新。例如,喜馬拉雅與磨鐵圖書共同引入雙方均認可的重點作者,進行了包括并但不限于音視頻內容節目開發、直播等合作。其中,基于懸疑IP法醫秦明的自制懸疑節目《跟著法醫秦明去探案》VIP播放量近400萬,評分高達9.6分,在懸疑聽眾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響。與此同時,喜馬拉雅也將平臺自制或合作開發的內容版權,授權磨鐵圖書進行圖書開發。目前,磨鐵圖書已經反向出版了包括余秋雨《中國文化必修課》、劉敏濤《生為女子》等基于喜馬拉雅音頻專輯的圖書,其中《中國文化必修課》銷售逾30萬冊,獲得了讀者的一致好評。
年輕人喜歡的播客,也逐漸成為出版社與聽眾直接溝通的另一形式。2021年,果麥文化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播客節目“2040書店”入駐喜馬拉雅,陪伴用戶一起閱讀,一起分享生活的美好,且不定期在喜馬拉雅音頻直播平臺與喜馬拉雅的廣大年輕用戶精彩互動。這讓果麥文化有了更多的與年輕用戶直接交流的機會,也有利于其年輕品牌形象的打造。今年,果麥文化還將與喜馬拉雅共同聚焦年輕人對于人文、戲劇等內容的需求,啟動“都市有聲劇場”的新品牌,為年輕用戶帶來更多好內容。
作家或者出版社在喜馬拉雅上直播、講書也開始成為出版業與讀者溝通的新方式。今年,喜馬拉雅兒童App上線家庭解憂館MC欄目,婦女出版社的作家老師便積極參與,為家長答疑解惑。音頻平臺搭建了作者和出版社與讀者、聽眾進行直接溝通、互動的橋梁,拉近了出版社和C端的距離。作者和出版社可以獲得更直接的反饋,而讀者/聽眾也能對作者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作家直播更是如此。喜馬拉雅與后浪最新達成的合作便包括邀請后浪出版公司入駐喜馬拉雅旗下音頻直播平臺開設薦書專欄,將其作為常規圖書宣發陣地,展開作家訪談、新書發布等各類主題活動。
在線下,喜馬拉雅則與出版社積極合作,為“全民閱讀”助力 ,推動出版業的融合發展。例如,喜馬拉雅與山西出版集團合作,將在山西太原落地新華書店有聲圖書館,打通線上線下的內容。山西出版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胡彥威表示,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始終以開放的心態迎接跨界合作,傳統出版業與互聯網的跨界融合,旨在聚力探討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力求發揮更強的產業集聚效應、更優質的內容產出以及更具傳播力的表達方式,實現出版融合發展的新生態。
喜馬拉雅擁有豐富的作者IP開發經驗以及海量用戶數據,在全場景也擁有較大優勢,在推動出版業融合發展方面功不可沒。2021年,喜馬拉雅全場景平均月活用戶已達2.68億,覆蓋車載、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多重場景。其音頻產品多場景獲取的優勢,與實體出版的結合能通過更多元的途徑,帶給用戶更多有價值的內容,讓用戶得到雙倍的精神食糧。
通過多元變現,助力出版社社會經濟利益雙豐收
喜馬拉雅通過與出版機構的合作,打通出版機構線上線下用戶生態,能幫助其實現用戶增長多渠道、產品形態多樣化、變現路徑多樣化,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一方面,喜馬拉雅通過多樣音頻產品的打造和運營,幫助出版機構發揮其內容的價值,也助力其打造自己的有聲品牌。例如,喜馬拉雅將磨鐵圖書授權的《明朝那些事兒》系列版權開發成了多個版本的有聲內容,共產生了超過數千萬元的有聲收入。而果麥文化以版權共享、紙聲同步的方式與喜馬拉雅合作,不僅讓果麥文化觸達更多的用戶、滿足年輕人對經典文學的需求,同時也建立起“果麥經典”的有聲品牌。果麥文化擁有市面上最佳版本的經典文學類的產品線,包括《小王子》《浮生六記》《人性的弱點》等。喜馬拉雅與果麥文化的合作,則將這種優勢從線下延申到了線上。雙方已聯合打造上百部音頻類產品,其中,《易中天中華史》《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皮囊》《生吞》等均表現突出。與此同時,在“果麥經典”的有聲品牌下,也開始聚集起一批精品專輯,包括《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紅與黑》《烏合之眾》《簡·愛》等經典作品。
另一方面,喜馬拉雅也在不斷探索新的路徑幫助出版社增加經濟收益、拓寬內容變現渠道,比如通過在喜馬商城上線紙書、“有聲帶紙書”以及直播帶貨等方式,幫助其提升圖書銷量。2021年喜馬拉雅123狂歡節期間,中國婦女出版社便入駐喜馬商城,開通了紙書店鋪,上線《孫瑞雪教育三書(捕捉兒童敏感期+愛和自有+完整的成長)》(珍藏版)、《中國科學家家爸爸思維訓練叢書》、《STEM兒童科學百科》等書籍。同時,中國婦女出版社的編輯和作家老師還參與了5天5場親子直播賣書活動。
2021年,依托站內有聲專輯導流和主播帶貨,天地出版社的《深度思維》、博集的《神探邁克狐》、紫圖圖書的《反脆弱》等均有超過市場預期的銷售表現。將聲音專輯與紙書售賣聯動起來的“有聲帶紙書”喜馬紙書銷售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被市場驗證并逐步被各大出版社認可。
喜馬拉雅與出版社合作所進行的這些內容開發和商業變現的嘗試,為傳統出版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也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出版業的融合發展。喜馬拉雅未來將繼續與出版方聯合,通過書、課、劇、講書、播客、訪談對話節目、音頻/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打造優質IP,實現優質內容的多重變現,讓作者出圈,讓出版社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