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日是青云科技(qingcloud.com,股票代碼:688316)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在我國集團企業平均壽命不足8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足3年的市場環境中,能夠度過十年且平穩上市的企業已屬難得。在這樣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間節點,青云科技副總裁林源分享了青云科技過去十年的總結與未來十年的規劃。
過去:技術和市場驅動的十年
“過去的十年,既是云計算發展的黃金十年,也是像青云科技這樣以技術見長的公司依靠技術驅動、市場驅動的十年。”談起這十年時間,林源的感慨良多。
他告訴記者,青云科技所有的技術創新都離不開客戶的需求。在這十年間,隨著客戶需求的變化,青云科技共經歷了三大關鍵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階段。有互聯網場景的客戶追求的是降本增效,需要云計算支撐。面對這類客戶的需求,青云科技提供的是公有云服務,即云計算資源和云端工具。
第二個階段是金融、交通為代表的傳統行業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階段。他們需要借助云計算以及“云網邊端”一體化,重構IT架構,從業務創新到產業上下游合作,實現全面數字化轉型。林源強調,產業數字化更為復雜,需要的不僅僅是工具,更是能夠快速響應和解決實際業務問題,以及產業互聯的整體方案。
隨著這兩個階段客戶需求的不斷變化,青云科技也從早期提供單一的云平臺產品,發展到增加了存儲、容器等全棧云產品,再到提供“云網邊端”一體化的、完整的產品體系。
第三個階段數字經濟高速發展,開始成為國家戰略需求,特別是“新基建”、“東數西算”、“雙碳”等國家戰略的陸續推出,自上而下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國家、企業全新的目標。林源表示,2021年青云科技上市以后,明顯感受到中國的原創科技、技術創新和所服務的產業數字化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這個領域中,青云科技要貢獻中國原創的技術。
“所有的技術發展都是由需求催生出來的,而青云科技能做的,就是用最好的技術服務整個行業的數字化。為此,青云科技力爭把每一項技術做到業界領先。”林源指出,如國內首家完整的企業級IaaS平臺、國內首個“公私混托”一體化架構的云平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KubeSphere開源容器平臺等。
據統計,十年來,青云科技已經服務了金融、互聯網、交通物流、能源、制造、政企、教育、醫療等多個行業企業,也在各行各業里做了很多標桿案例。如:在疫情期間,通過桌面云產品,幫助光大銀行成為第一家100%完成“復產復工”的銀行;通過“云網邊端”一體化平臺的建設,幫助江蘇交控在一周內成功處理了過去三個月到半年才能完成的業務需求。
未來:響應國家戰略的十年
“把自由留給客戶,把復雜交給青云。青云科技一直堅守的這條初心,現在不會變,未來也不會變。”林源告訴記者,未來十年,青云科技將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做建設數字中國的核心云廠商。為此,青云科技推出了四“新”戰略:
其一,新技術:端到端的云原生服務
如今云計算發展已經進入云原生時代,青云科技將All in云原生,圍繞容器、DevOps、微服務、可觀測性、函數計算等云原生核心技術,通過自研、開源等方式,加速云原生技術創新突破,打造云原生產品家族、云原生場景解決方案,推動企業落地云原生。
林源指出,在云原生時代,企業要的不僅是如何用云,而是如何把云用得更好。未來青云科技所有服務都會基于云原生來構建,用云原生架構來降低應用開發和運維的門檻。“如青云科技推出的KubeSphere容器平臺,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受歡迎的開源容器平臺,這是唯一一個由中國人主導的,并且擁有全球技術影響力的容器平臺。目前已經有數千家企業在生產環境中使用。”
其二,新場景:深入企業業務場景做深服務
隨著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企業業務場景已經發生了質的轉變,從“經驗依賴”轉為“數據決策”,從“人力參與”轉為“自動化流程”,從“平臺創新”轉為“應用創新”。青云科技將深入新場景,為企業提供符合實際業務需要的產品、方案,加速場景創新。
林源表示,青云科技要解決每一個行業的具體業務問題,要做深產業數字化。如工業企業要統一管理上游的需求和下游的生產,要打通上下游數據,需要“云網邊端”一體化平臺做支撐;金融行業需要統一管理貸款企業的分布式資產,需要邊緣計算、分布式存儲等;醫療行業需要將公有云和私有云結合成混合云架構等。
其三,新路徑:響應國家戰略,用中國科技服務數字中國
近年來,我國陸續推出“新基建”、“東數西算”、“雙碳”等國家戰略,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青云科技的發展路徑也逐步邁向服務數字中國的新高度,希望用中國原創技術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重構與發展。
以“東數西算”為例,既要解決數據中心能耗大的問題,讓數據中心建設更加有序、更加集約化;又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同時也要兼顧東西部經濟發展平衡。
林源解釋到,數字經濟要解決各行各業的業務問題都會涉及到應用,所以青云科技的出發點是如何支撐各個產業的數字化應用,更好地服務于數字經濟。而數據中心建設更多是強調硬件的算力,在算力和應用之間還缺少一層“操作系統”來做接駁。就像手機上的應用,如果沒有“操作系統”是無法使用的。
據林源介紹,兩年前青云科技幫助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建立了一個超級算力中心,其中的超級智算平臺就相當于一個“操作系統”,向下可以接駁各種異構化的算力和硬件平臺,向上可以接駁各個行業的應用,既能夠滿足政務、企業、產業類應用需求,也能夠滿足智慧城市、科研、數字仿真、氣象預測等場景算力需求。
總的來說,在“東數西算”戰略中,青云科技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提供一套超大規模的、融合異構算力的、國產的、自主可控的、能夠向下接駁算力、向上支撐應用的單數據中心建設方案,以及跨數據中心整合的超級智算平臺。
而在“雙碳”戰略層面,青云科技也一直在實踐,因為云計算本身就是一種低碳技術,在此基礎上,青云科技又推出了一系列“雙碳”場景化解決方案。
林源介紹,在“雙碳”領域,青云科技瞄準了建筑、能源和交通三大能耗“大戶”。在建筑領域,青云“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已經成功落地;在能源領域,青云科技可以用分布式調度系統支撐各種場景里基于分布式能源的調度和結算;在交通領域,可以用統一的云控調度平臺,對交通情況和車輛運行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和分析,輔助調度決策更加智能高效,為車主提供最優出行路徑規劃,減少車輛擁堵,提高交通效率。
其四,新生態:構建開放、多元的新生態
青云科技將采用技術、業務、服務“三位一體”方式,同國內外開發者、渠道合作伙伴、產業上下游優秀廠商,從技術創新、渠道建設、方案打造等方面,強化彼此之間的協作關系,構建新技術生態、新業務生態、新服務生態,實現技術共享、業務共贏、服務共創。
在新技術生態方面,青云科技將以端到端的云原生技術為核心,借助開源力量,與全球開發者持續研發、迭代、創新計算、存儲、網絡、數據等各類技術及其開發插件、工具、協作方式等,形成良性運轉的新技術生態,為用戶打造更高效、更便捷、開箱即用的技術應用體驗。
在新業務生態方面,青云科技將強化自身渠道建設,面向全國各區域的金融、醫療、教育、能源、交通等行業合作伙伴,提供優質的專項資源支持、專業技能培訓和獎勵認證等,構建共營、共銷、共創、共贏的新業務生態,與合作伙伴一起實現增長突破。
在新服務生態方面,一方面深度挖掘用戶痛點,根據實際業務需求,提供場景化、定制化服務;另一方面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做“杠桿型”平臺,集成上下游優秀合作伙伴能力,共同打造解決用戶真實需求的解決方案,服務數字化轉型。
青云科技的社會責任
林源向記者強調,從國家戰略推進到產業數字化轉型,從來不是一家企業“單打獨斗”能夠做到的,而是需要“合作共贏”。青云科技最擅長的是為企業提供底層的、基礎的、復雜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所以,當為一個產業提供服務時,青云科技一定會聯合合作伙伴,一起服務于最終客戶。青云科技將堅持兩點:一是在技術上堅持開源,要擁抱全球開發者,加強協作創新;一是堅持中立開放的姿態,不捆綁用戶,要聯合行業專家、ISV廠商等合作伙伴,各自發揮自己擅長的,共同打造解決方案。
上市企業需要肩負起社會責任,為社會創造價值,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青云科技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其在幾年前就定下來的企業使命“以極高效率、極低成本,支撐全場景數字化創新”,在現在看來依然應景,完全能夠與當今的國家戰略同頻共振。
“中國科技服務數字中國。我們很慶幸能夠處在國家戰略、國家需求的賽道上,這個賽道足夠長,市場也足夠大。未來十年,我們將堅定不移地用中國原創科技,用我們的創新理念和行動,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社會、國家!”林源堅定地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