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是近幾年比較火的一個詞。伴隨著近年來云計算、數據上云遇到的種種問題,云原生是目前業界公認的一種可以充分利用云計算優勢構建和運行應用的方式。云原生專為云計算模型而開發,用戶可快速將這些應用構建和部署到與硬件解耦的平臺上,為企業提供更高的敏捷性、彈性和云間的可移植性。因此,云原生技術具有容錯性好、易于管理和便于監測等特點,讓應用隨時處于待發布狀態。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到2023年,政府和大型企業上云率將超過60%,成為推動數字經濟增長的主力。近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宣布“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數字經濟概念再次爆火,數字經濟正在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的時代節點。
企業如何在數字經濟時代搶占先鋒?企業數據在云上如何實現高效產出?企業在進階云原生第一步該如何走?企業遇到種種云原生困難選擇癥,到底有沒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呢?
別急,今天就來說說,云原生界的“海底撈”,即青云科技(qingcloud.com,股票代碼:688316)打造的QKCP企業級容器平臺。
海底撈,大家并不陌生,以優質服務著稱。云原生涉及到的技術龐雜多樣,代表技術就包括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不可變基礎設施等。在云原生界,QKCP以齊全的技術服務被稱為云原生界的“海底撈”。QKCP全稱為QingCloud KubeSphere Container Platform,是基于Kubernetes 內核的分布式云原生操作系統,除了完整復刻了KubeSphere的全部能力,還在多云Kubernetes集群管理、DevOps、服務網格、Spring Cloud 微服務、應用管理等多個場景有更多功能延伸,同時,可以和青云云平臺、數據庫、存儲、全象低代碼等產品家族形成更多場景的解決方案,更進一步,可以和青云在AI、工業、金融、安全等合作伙伴覆蓋更多的業務場景,延展出更有價值的聯合方案。
“KubeSphere類似在家里自己煮火鍋,把朋友叫過來,買好底料,想吃什么就自己去買食材,想怎么吃就怎么吃。KubeSphere很靈活,把很多東西組裝在一個產品里,把底層都屏蔽掉,最終呈現的是按需滿足。只要你會吃火鍋,你就可以自己把這個局攢起來。”青云QingCloud 容器平臺資深產品經理于爽在接受采訪時說,但是企業用戶不想那么麻煩,希望服務到位,這類似“海底撈”提供的,從進店開始,各種服務就跟上了。QKCP就有點類似于海底撈,你只需要踏實安心關注自己的業務就行。
對企業來說,如何建設自己的第一朵云,要不要搭建一個全容器化的云平臺,或者先搭虛擬化平臺,再去上面構建容器等。當企業業務在云平臺逐漸迭代到下一個階段,可能面臨如何做數據同步、圍繞業務怎么做 DevOps等。這都是需要有專業的人來規劃的。
借助QKCP以及青云的能力,包括混合云方案、IaaS、PaaS、存儲、云管、低代碼、數據庫等,結合青云很多的業務場景、其他的產品,以及青云各個領域合作伙伴進行延展與拓寬,為企業提供不同場景、不同行業所需的能力和方案,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一套適合的自己的獨有的云原生實踐方案。據于爽介紹,QKCP3.2版本能為用戶帶來三大功能,一是更易用的GPU管理,二是更強大的通知管理,三深入到云原生DBaaS領域,給DBA提供強大的管理功能。
未來,隨著云原生的深入發展,QKCP還會內置Spring Cloud,同時提供跨基礎設施的、統一視角的多集群監控大屏,在安全領域持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