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第三屆精準醫學創新與成果轉化博士后學術交流活動在北京召開。作為此次活動的主持人、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主任鄒穎表示,活動旨在支持博士后專業人才培養、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結合、充分發揮北京科研人才集聚的優勢,助力科創中心建設。
北京市順義區人力社保局四級調研員林進良表示,立足全民抗疫時代大背景下,醫療健康行業更應該思考如何迎接精準醫學創新時代,抓住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發展機遇,從而為全民健康做出貢獻。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都陽希望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積極地打造產學研聯合創新、科研課題研究和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服務平臺,全力支持臨床機構、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在精準醫學創新與成果轉化領域加速科研創新和轉化。
隨后,與會專家和領導,包括北京林業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副院長紀寶明教授,為北京林業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和寶楓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建的創新植物藥開發應用轉化研究博士后培養基地揭牌。
在學術報告環節上,博士后培養基地在站的張珂博士首先進行《代謝組學手段在創新植物藥開發中的應用研究》的主題匯報,突出了中國特有的資源植物“元寶楓”其獨特的醫藥價值,并對其“神經酸提取物”藥用功能開發進行了介紹,展望了未來“神經酸提取物”作為中國特色的創新植物藥的前景。
隨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王朝東教授,介紹了《神經系統疾病代謝組學研究進展》。王朝東主任指出,代謝研究作為精準醫療的重點技術和手段,未來在神經系統疾病應用具有很大前景。代謝的高靈敏度和可干預特性,通過與基因,蛋白的多層次結合方案,未來也將引領精準醫療的前沿研究。以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王朝東課題組領導的,和寶楓生物產學研合作項目,開發的神經酸系列試劑盒和干預產品,也進行了產業化的介紹。
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安全衛生研究中心主任丁春光給大家分享了《代謝組學篩查技術在塵肺早篩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塵肺作為國家職業病的重要方向,多年來一直積極尋找合適的篩查標志物,丁春光主任課題組利用高靈敏度的代謝測定技術,找到了合適的血液標志物,使未來塵肺高效早篩成為可能。中國醫科大學兒童重癥監護李玖軍主任,介紹了《中國高原兒童醫學面臨的挑戰和思考》。在目前兒童重癥,特別是缺血缺氧型兒童重癥營養干預中,維生素和脂肪酸具有重要意義。李玖軍主任分享了維生素和神經酸在高原缺氧缺血環境下,對新生兒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未來利用精準醫學來指導新生兒腦病的方案。
隨后,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姜楠副主任,以及中關村聯創醫學工程轉化中心特聘專家、博士后工作站導師陳顯揚博士,聯合介紹了《機器學習平臺在甲狀腺癌篩查方面的應用》。該匯報生動的展示了代謝組學結合機器學習手段,完成對甲狀腺癌精準診斷的案例,以及未來該技術手段在癌癥領域的應用。浙江大學青年千人范鵬祥教授,介紹了“神經酸”藥用成分的番茄生物反應器的開發與應用,為將來神經酸低成本化獲取提供了理論方案。
此外,清華長庚醫院的黃惠斌副主任,天壇醫院秦海強副主任,宣武醫院李偉博士,Waters中國周超博士,以及安貞醫院杜智勇博士還分別以《ICU患者個體化營養補充與效果研究》、《大數據分析腦血管病管理模式及預后》、《質譜成像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最新應用研究》、《脂質組學技術在心血管疾病的篩查應用研究》為題進行了學術報告。
據悉,此次活動由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主辦、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承辦。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的博士后流動站代表,擬進站博士后、科研團隊成員,以及基地相關創新企業代表等八十余人參加了會議。會前,與會專家參觀了園區的醫療示范展區。鄒穎詳細介紹了示范展區的不同場景應用,包括針對社區醫療的心腦血管重大疾病防控項目以及針對二級以上醫院的遺傳代謝遠程診療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