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人工智能平臺公司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第四范式”)向港交所主板更新招股書,高盛、中金為其聯席保薦人。去年8月13日,第四范式在港股遞交了招股書。由于6個月之內未能通過聆訊,今年2月14日,第四范式的IPO申請狀態已轉為“失效”。
據第四范式官網介紹,第四范式成立于2014年9月,提供以平臺為中心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并運用核心技術開發企業級人工智能產品。現已廣泛應用于金融、零售、制造等領域。
據天眼查資料顯示,第四范式的創始人、法人、董事長為戴文淵,其曾是百度鳳巢系統的負責人,曾就職于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招股書顯示,IPO前,戴文淵通過自身及其妻子吳茗、北京新智、范式投資、范式隱元、范式出奇及范式天琴控制41.18%股權。其中,戴文淵直接持股為24.25%,通過范式投資持股為14.61%,通過范式隱元持股為2.31%。紅杉資本持股7.37%。目前,第四范式的注冊資金為4.38億元。
另據第四范式官網,其多名高管與創始人戴文淵一樣來自于百度,并且與鳳巢系統相關。第四范式執行董事兼首席研究科學家陳雨強曾設計商用深度學習系統百度“鳳巢”及今日頭條推薦系統;首席架構師胡時偉曾任百度搜索系統架構師,推動廣告、搜索系統最早的智能化變革;曾任鏈家網架構師,推動鏈家業務全面線上化轉型。
據報道,百度鳳巢相當于百度競價排名的2.0版本。2009年底百度正式推出鳳巢系統搜索推廣,飽受質疑。
2011年8月15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與法》欄目曝光百度搜索提供虛假網站致網友上當受騙。中央電視臺記者總結的體驗結果是:“百度的鳳巢系統與競價排名系統本質上沒有區別,只是更加不透明,更加燒錢。”
隨后,《第一財經日報》從十幾家在百度上做搜索推廣的客戶處了解到,目前百度鳳巢系統搜索出來的結果呈現方式,與兩年前的競價排名系統基本沒有什么區別,只是原來競價排名采用明標,鳳巢采用暗標。
直到2016年,魏則西事件,百度競價排名的惡被放到了最大。
即使屢遭質疑,競價排名依然是營銷推廣的重要也是主要手段,圍繞其展開的業務吸金能力依然強大。
從業績方面來看,第四范式與國內AI創業公司普遍虧損類似,增收未增利。根據第四范式招股書,2018年-2021年Q3,第四范式收入分別為約1.28億元、4.60億元、9.42億元、5.74億元、13.45億元。同期,經營虧損分別為約3.36億元、5.51億元、5.60億元、4.41億元、9.95億元。
另外,第四范式于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Q3,分別產生虧損凈額3.72億元、7.18億元、7.5億元及5.68、14.78億元,累計虧損已達到33億元。經調整后虧損凈額分別為人民幣2.12億元、3.23億元、3.9億元及3.93億元,亦呈擴大狀態。
第四范式在招股書中披露,2018年其前十大客戶中有四名客戶來自金融領域;此后至2021年Q3一直維持在五名。按行業劃分,2018年至2021年Q3,第四范式來自金融業的收入分別是7533.9萬元、2.37億元、2.92億元、4.06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59.0%、51.5%、31.0%、30.2%。比例呈下降趨勢。
另外,第四范式官網介紹,其涉及的金融行業分別由銀行、證券、保險。為發力金融科技,第四范式還收購了理想科技。
新浪科技指出,從商用類型角度來看,目前國內人工智能領域主要存在4類企業。分別是視覺類AI企業,最重要的應用是人臉識別和自動駕駛,典型公司有商湯、曠視等企業;第二類是語音語義AI企業,典型公司有科大訊飛;第四范式屬于第三類的決策類AI企業,可以簡單地理解為“AI下棋”,AI具有推理判斷等決策能力;此外,還有類似于波士頓動力等人工智能機器人企業。
對于這些企業而言,除了目前科大具備正向盈利能力之外,其他企業幾乎清一色地處于巨額虧損狀態。
據第三方咨詢機構灼識咨詢報告顯示,2020年,第四范式是國內最大的以平臺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能提供商,占據18.1%的份額。在市場占有率靠前的情況下,其依然沒能擺脫虧損的命運。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書中,第四范式對自己的客戶進行了區分,特意列出一個標桿客戶的名稱,將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及上市公司定義為標桿客戶。數據顯示,2018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按半年計算第四范式分服務18名、32名、47名、35名及55名標桿用戶;標桿用戶收入分別貢獻總收入的56%、58%、61%、53%及51%。
財報顯示,來自每個標桿用戶的平均收入,由2018年的390萬元增加至2019年的830萬元,并于2020年進一步增加至1230萬元。
一方面,標桿客戶的收入占客戶收入的總比超過50%;另一方面,標桿客戶的單客戶收入也過千萬,這在第四范式不到10億的總營收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由此來看第四范式以大客戶為研發和服務的重點,或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多數情況下,若一家AI公司以大客戶為研發和服務的重點,就意味著他們必須要根據客戶的需求來定制相應的技術和產品,也使得他們的研發需求會異常的臃腫,會需要大量的研發人員和工程師配合。
市場的案例多次反映,以大客戶為核心的技術開發企業很少有能達到盈虧平衡的,這也推動了許多原本通過定制化產品生存的企業,逐漸向平臺化產品轉型。
在準備IPO之前,第四范式共完成12輪融資,其中包括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國開、國新、中國建投、國壽、中信、三峽、保利、光大、西城區母基金等國有資本;紅杉、博裕、春華、厚樸、高盛、創新工場、思科、聯想、騰訊、雋賜等均參與其中。此外,其D輪融資共獲得7億美元,為2020年來AI領域披露的最大單筆融資。
值得一提的,即使多家知名金融機構、國有資本和互聯網巨頭入股,第四范式并未和多名創始人的老東家百度有任何股權合作。
據天眼查顯示,第四范式獲得了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五大國有銀行投資。
在招股書中,第四范式披露了九項風險因素,分別是AI技術演變、人才缺口、行業變化、業績壓力、重大投資風險、客戶流失、競爭失敗及行業數據監管等。
招股書顯示,此次公開募股,募集資金具體用于加強基礎研究、技術能力和產品開發,擴展產品、建立品牌及進入新的行業領域;以及在未來三年分配至尋求戰略投資和收購機會,從而實施長期增長戰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