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社會學(xué)家說過,信息時代下的人際關(guān)系,就跟大海中的孤島一般。
在線上,我們能夠跟天南海北的朋友談笑風(fēng)生。而在線下,我們卻愈發(fā)變得冷漠起來,不再發(fā)自真心地跟別人交往。
從某個角度來說,人們寧可跟線上的網(wǎng)友聊天,也不想跟現(xiàn)實的親朋好友有太多的聯(lián)系。
在以往,信息技術(shù)沒有現(xiàn)在那么發(fā)達(dá),物質(zhì)水平也不怎么豐富,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卻特別親密,鄰里鄉(xiāng)親也會經(jīng)常串門,經(jīng)常往來。
而在今時今日,我們卻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不想跟線下的朋友有太多的往來了,也沒有了邀請別人來自己家作客的習(xí)慣,逐漸活成了“孤島”的模樣。
老一輩,特別是60歲以上那代人,相信他們不會有這種想法。因為傳統(tǒng)的觀念,讓他們特別注重跟親戚朋友之間的感情。
反之,青年或者中年這兩代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有著比較符合時代的想法,不再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那他們自然就會活成“線上活躍,線下淡漠”的模樣。
可以說,人老了,喜歡宅在家,討厭別人隨意串門,那他有這幾種心態(tài)
01
不希望招惹麻煩的心態(tài)。
有心理學(xué)家認(rèn)為,在人類的天性當(dāng)中,討厭麻煩,甚至討厭復(fù)雜,那是傳承了幾百萬年的種群基因。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著不可改變的惰性,那就決定了這些人將討厭活成復(fù)雜且麻煩的樣子,只想過點簡簡單單,一身輕松的生活。
當(dāng)某一天,有些人來煩擾你,甚至經(jīng)常來打擾你平靜的生活,那你會有什么樣的想法呢?毫無疑問,我們只會產(chǎn)生“極度厭惡”的心理。
厭惡那些隨意串門的人,厭惡那些動不動就到別人家做客的人,厭惡那些總喜歡打擾別人生活的人。
更何況,別人登門拜訪,目的往往沒有那么簡單,要么為了錢財,要么為了尋求幫助。如此,麻煩將會來到我們的身邊。
如果你的親戚找你借錢,你會借給他嗎?左右為難,讓人不知所措。
所以說,喜歡宅在家,不希望別人來串門的人,往往有著不想招惹麻煩的心態(tài)。
02
獨來獨往的心態(tài)。
在以往,很少有人會提及“獨來獨往”這四個字。一般來說,只要我們一提到獨來獨往,就會被人視為異類。
而在現(xiàn)如今,哪怕我們提及“獨來獨往”,也很少有人會驚訝,甚至覺得特別正常。
之所以會出現(xiàn)如此大的變化,就是因為時代改變了,科技改變了,人們的交往方式,甚至交往習(xí)慣,也改變了。
一群人往來,你來我家做客,我也到你家拜訪,固然給人一種合群的感覺。可是,這種合群的行為,真的有意義嗎?沒意義。
做人,如果能夠獨來獨往,那我還是勸你要獨來獨往。至少,一個人過日子,比一群人亂竄舒服多了。
宅在家,看似孤獨了一點,可實際上,我們卻能越活越自由。而一群人往來,看似特別熱鬧,可實際上,每個人都感受不到快樂。
所謂“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狂歡,一群人有一群人的孤獨”就是這個道理。
03
不想多管閑事的心態(tài)。
俗話說:“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現(xiàn)代人,既要考慮自己的工作,又要考慮自己的房子和車子,還要考慮自己的家庭,更要考慮自己的父母以及孩子,哪有那么多的時間考慮別人呢?
正是因為沒有時間考慮別人,所以我們自然就不想多管閑事,也不想招惹過多的是非以及矛盾。
慢慢地,這種“自顧自”的觀念就會成為主流。像這樣的觀念,其實沒有對錯之分。試想,我們連自己都過得不好,又何談幫助別人呢?
真朋友之間,尚且可以互幫互助。可對于毫無交情的過客,那我們還是減少往來最好。你不打擾我,我也不煩擾你,雙方互相尊重。
借用一位作家的話:“生活實在艱難,那我們就不要相互為難了。”
深以為然。
04
謹(jǐn)慎防備的心態(tài)。
有道是“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
你沒有傷害老虎的意思,可老虎卻有傷害你的心思。同樣的道理,你沒有傷害別人的想法,可別人卻有傷害你的念想。
比如你是一個習(xí)慣交際的人,那你無論怎么做人,都只會受到別人的算計。這一路上,我們只看到了陰謀詭計,而看不到人心良善。
一句話就能概括,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有太多的善良都被覆蓋。
做人,能夠及時回家,就不要待在外面了。這就是《增廣賢文》所說的“聞事莫說,問事不知,閑事莫管,無事早歸”。
做人,能夠活得安靜一點,就不要讓別人來串門了。或許,守住內(nèi)心的最后一抹平靜,這便是守住生活的最后一抹暖陽。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