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多數投資者,在投資時都不理性?我總結這一現象是源于“后視鏡投資”心態。大部分投資者通過某只股票過去幾個月或幾年的表現來評估其未來潛力??吹揭恢?span id="ucecauo" class="keyword">股票為其他投資者賺的錢越多,他們的信心就越強。即使是不太情愿的投資者也會被每日關于股市提供的巨大機會的新聞報道所帶來的興奮所吸引。
媒體在創造和維持這些趨勢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股市繁榮時期,專家們紛紛預測價格將不斷上漲。突然,每個人都認識一個通過投資股票、基金發了財的人。妻子們告訴她們的丈夫們某鄰居在股市上賺了很多錢,而她們的丈夫們到目前為止對此還沒有特別狂熱。金融顧問催促他們的客戶不要錯過這個已被證明的,在過去三年、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中,最好的投資機會。在經濟繁榮的鼎盛時期,有大量證據證實這些說法。最終,即使是最不情愿的人也無法再抗拒這一絕佳契機。
同僚壓力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這背后的心理力量。心理學家進行了“從眾實驗”,讓參與者看一張上面有一條線的卡片,然后是另一張上面有三條線的卡片,其中一條與第一張卡片上的相同,而另外兩張卡片明顯更長或更短。然后要求每個參與者大聲說出哪一行與第一張卡片上的長度相匹配。如果大多數人(“同盟者”,例如,假裝是正常參與者的演員們)故意回答不正確,真實的參與者也會給出同樣的錯誤答案。
心理學家研究總結的認知理論也有助于解釋上述客觀上不理性的行為:與日常零售行為不同,投資者更喜歡在股票價格的最高點買入。讓我們假設股票的價格從2美元上漲到10美元,然后回落到3美元,最后上升到15美元。很少有投資者愿意以2美元的價格買入。然而,一旦價格上漲到4美元——上漲100%——投資者將開始購買。他們看到了這股股票能帶來多少利潤,并希望分得一杯羹。
積極的媒體報道和分析師的專家意見倡導投資者購買這只股票,并預測出誘人的預期價格,來刺激購買行為,這種行為在短期內有回報。投資者看到他們的股票價格上升到5美元,然后是6美元,然后是7美元......每次價格上漲,他們都覺得自己做出了明智的決定。妻子們向丈夫們聰明的投資策略表示祝賀,財務顧問們知道他們的客戶很開心,也感到很安全。
然而,在某個時候,價格開始下降,從10美元降至9美元。大多數投資者想到他們還是賺了不少錢(紙面上),就會感覺比較欣慰。他們希望事實能很快證明這種下跌只是暫時的。許多人甚至會利用這個機會購買更多的股票。當價格持續下跌到8美元,然后是7美元等等,大多數投資者仍會持有股票,而不會把股票變現。這就是“希望原則”發揮作用的時候。然而,當價格持續下跌至5美元或4美元時,大多數投資者就會失去希望。媒體對其擁有份額的報道可能都是負面的。即使是通常非常樂觀的分析師也建議拋售。至此,許多投資者將遵循他們的建議。隨著價格繼續下降到3美元,他們的拋售在短期內得到了驗證。
如果投資者逆市買入,在價格從5美元降至4美元時,他們的行為在短期內遭遇了懲罰,只有長期才會獲得回報。隨著價格繼續下降到3美元,他們最初會(在紙面上)賠錢。在這個時候,當任何關于某只股票的新聞報道都是負面的時候,不失去勇氣需要很大的信心。有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在想,你是否真的是荒野中唯一的預言家,或者僅僅是一個在高速公路上開錯了路的司機,不明白為什么其他人都走另一個方向走。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隨著股價再次上漲并最終達到15美元,反周期行為將得到回報。即使你以8美元的價格賣出,你雖錯過了更大的利潤,你的初始投資仍然會翻倍。
大多數人都不太擅長長期思考。如果是的話,吸煙者和肥胖者不會占人口的這么大比例。對短期回報的渴望,通常大于對長期損害的恐懼。這也適用于一般的資本投資,特別是股票市場投資。當價格上漲時,我們對即時滿足的渴望就會得到滿足——我們傾向于避免價格下跌帶來的痛苦。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投資者無法逆流而上,采取反周期行動的原因。這正是為什么很少有投資者能夠在股市上真正賺到錢的原因。
不要沉迷于“趨勢是你的朋友”或“水漲船高”之類的金句箴言。對于那些只對短期感興趣的投資者來說,這些古老的格言可能有些道理——那些思考長遠的投資者,最好統統忽略它們。
當然,股市成功的秘訣不僅僅是做與其他人相反的事。如果有人能保證購買股價大幅下跌的股票肯定賺錢,那么會有很多人這么做。一些股票只是不斷下跌,卻從未恢復——這意味著只買跌并不比買漲更明智。已經損失了50%價值的股票很可能會繼續損失90%。
20世紀最成功的股票基金經理之一彼得·林奇(PeterLynch)說:“從歷史上看,人們買股票時,把它視為投資;賣股票時通常認為股票就是賭博,這種行為循環往復,而且經常發生在錯誤的時候。股票在其最不謹慎的時候,最有可能被認為是謹慎的。”(富達麥哲倫基金)[1]
美國經濟學家羅勃特.席勒((RobertJ.Shiller)進行了一項有力的研究,證明了“后視鏡投資”的荒謬性。他的書《非理性繁榮》總結了他對一年和五年期間全球最大的股市指數波動的研究結果。
在過去五年中漲幅最大的三個國家中,有兩個國家的股價在接下來的五年中下跌,而在過去五年中股價跌幅最大的國家中,有94%的國家在經過通脹調整后,在接下來的五年中上漲了122%。席勒表示:”我們據此能看到一個雖不完美,但很明顯的股市運行趨勢,就是股價的主要走勢在接下來的五年會發生逆轉,無論此前股市是在上漲還是下跌。”[2]換句話說,如果僅憑某只股票在過去幾年中表現優異,而去購買某一特定股票的風險極高。
然而,所有其他資產也是如此。即使幾十年來表現良好,也不能保證某項投資的價值會持續上升。事實上,如果價格無緣無故地以過快的速度上漲——比如對過去大幅下跌的過渡補償性增長——這很可能是未來有麻煩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