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頭號正文

不作假-短視頻廣告黑產:“專業造假”審核滿意再出片

2022-03-12 15:04:48

當我們在談論“好消費”時,我們在談論什么?一年一度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存在的意義,正是致力于還原“好消費”的本來面貌。這個3月,時代傳媒旗下消費者報道、時代周報、時代財經、新周刊聯合推出「HAO·消費」專題,一起關注你的消費生活。

WechatIMG1919.png

當短視頻給用戶帶來海量休閑娛樂內容的同時,用戶帶來的流量也反哺著臺。

通常,用戶每隔幾分鐘便能刷到廣告視頻,廣告內容以口播、商品功能展示、劇情表演等為主,附帶商品購買鏈接。這便是如今常見的短視頻信息流廣告。

年來,短視頻廣告在互聯網廣告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根據艾瑞咨詢數據預測,短視頻營銷市場規模2021年有望達到1970億元,同比增長47.4%,2021-2023年市場復合增長率可達34.6%,高于網絡廣告大盤12.36%的增速。

其中,短視頻信息流廣告投放費用占整體互聯網廣告比重也飛速提升,從2020年上半年的24.6%提升至2021上半年的30.8%。

時代財經發現,與傳統廣告相比,短視頻信息流廣告制作成本更低、離消費者更,但也因監管措施尚未完善,導致虛假宣傳、打擦邊球等問題泛濫。

這背后,更有不少廣告代理商瞄準了臺監管的灰色地帶,由此衍生出一條“專業”的造假產業鏈。

短視頻廣告黑產:“專業造假”,審核滿意再出片

不少人都在短視頻臺中看到過類似的產品宣傳:

一口背面附著厚厚污垢的鍋,倒上某款廚房清洗劑后,污垢迅速融化,清水沖洗、抹布擦干后,原來充滿油污的鍋和新鍋毫無異樣;一只畫滿紋身的胳膊,抹上號稱“遮瑕力超強”的粉底液,紋身全部被蓋住……

這類視頻往往會將產品的某一種功能展現到極致,非常容易讓消費者動心,實際效果卻很可能大打折扣。

一位通過短視頻廣告購買過廚房濕巾的消費者對時代財經表示,自己正是被“舊鍋變新鍋”的廣告吸引,才購買了同款產品。產品到手后,她立刻按照視頻中的方法清洗灶臺,但發現效果并不好。

“不能說不好用,只是效果很普通,不像視頻中那么神奇,會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上述消費者表示。

在黑貓投訴臺,也有不少針對短視頻虛假宣傳的投訴內容。其中,投訴量最大的是一款盲盒App——趣盲盒,大部分消費者是通過短視頻廣告了解到這款軟件。在短視頻的宣傳中,有人花29元就開到了一臺自行車,“一開始我以為這是騙人的,沒想到真的給我發貨了”,視頻中的消費者表示。

但據很多消費者投訴,在App付款后,實際收到的東西和展示的樣品完全不一樣。“520元的盲盒,開盒后是一個Gucci刻花戒指,然后點發貨,收到貨后打開,卻是一個釘子,是釘木工板的最普通的射釘,連假貨都不算,收到的是寂寞和騙局。”

事實上,在視頻剪輯技術十分發達的當下,“眼見”早已不一定“為實”。時代財經發現,信息流廣告背后有一個十分龐大的造假產業鏈,廣告代理商會用特效、剪輯等方式達到廣告主想要的宣傳效果。在這個過程中,代理商并不會在意產品實際功效如何。

時代財經以商家身份聯系到一位短視頻廣告代理商,要求拍出“舊鍋變新鍋”效果的廣告片,并直言“產品本身清潔力可能沒那么強”。

對方立刻給時代財經發來類似的樣片,并保證無論產品實際功能如何,都可以拍出視頻中的效果。

“里面的清洗劑是商家給的加強版,還加了些其他東西。我們買個新鍋,抹上灰就可以了。這些(臟的)東西都不是常年累計的,污垢是故意弄上去的。”

時代財經找到另外一家廣告代理商,表示想要拍一款遮瑕粉底液,拍攝需求是用粉底液遮住模特臉上明顯的斑紋,但產品遮瑕能力并不強。對方聽罷表示,可以對視頻進行處理,以達到想要的效果。“到時候跟編導和制作溝通好,用剪輯和特效對視頻進行處理就可以了。這個你可以放心,我們是專業的,視頻先出樣片,給你審核滿意了才出成片的。”

虛假視頻200元一條,制作商月入百萬

事實上,關于短視頻廣告造假的爭議一直沒有中斷過。

2021年,短視頻“賣慘營銷”就曾引起過廣泛關注。當年6月,涼山州公安局披露過一個名叫“韓文團隊”的“情感帶貨”案例,該團隊打著“扶貧”的旗號在涼山昭覺、越西等多地以扶貧捐款為名,故意擺拍,虛構當地群眾生活場景,以達到帶貨牟利的目的。

比如該團隊采用滴眼藥水、掐孩子等手段,人為制造女孩流淚場面;謊稱幫助啞巴母子銷售家產蘋果,實際銷售的卻是市場上的蘋果。

這類拍攝方式屬于“劇情表演”的一種。一位信息流廣告代理商對時代財經介紹,現在的視頻制作分為三類:第一,單純的產品展示,無演員模特出鏡;第二,單個演員出鏡,進行產品口播講解和產品實際展示;第三,小劇情中植入產品賣點。

如今,“賣慘營銷”遭到了臺重點打擊,類似視頻已經鮮少出現。大部分劇情植入類廣告內容都比較簡單,以土味等元素吸引眼球。

比如,一位女在公交車上,突然坐到男大腿上,被問“是誰”時道歉說,“對不起,看手機看迷糊了”,之后再引出其正在看的App的名字。類似劇情類廣告存在的問題可能涉及軟色情,或者低俗價值觀引導。

而使用夸張的手法進行產品功能宣傳,則會涉嫌虛假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條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的內容,不得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上述利用剪輯和特效展現出的商品效果,無疑屬于虛假內容。

時代財經采訪中發現,該類視頻造假成本極低。根據上述代理商的報價,有真人出鏡的廣告300元一條,無模特的視頻199元一條,一條起拍。商家只需要郵寄商品,代理商提供的服務包含創意腳本、演員、拍攝和剪輯制作,3天就能交付視頻。

對于代理商來說,這類廣告拍攝成本也并不高。連線insight曾采訪某信息流廣告制作者,對方表示,這類廣告都有固定的模版,能快速復制。

“按照模版,再填充一些所謂爆款元素,接著以30塊錢/條的價格,找女大學生拍攝,最后以70塊錢/條的后期價格,將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外包出去。”連線insight報道,該廣告制作者入行初期月收入可高達數百萬元。

不過,短視頻臺也有關于虛假宣傳的懲罰措施,如被判定是虛假宣傳,商家會遭到商品下架、店鋪被警告等處罰。但目前來看,這種規定對從業者的約束力并不明顯。

一位廣告代理商對時代財經表示,他們的視頻能保證過審。“我們是臺信息流廣告的官方供應商,(我們明白)這里面的審核機制,編導在做腳本時會規避(審核)。”

當時代財經追問經過處理的遮瑕粉底液視頻是否會被臺監測到時,對方進一步解釋,“我看了一下臺上有很多類似的展示,有些還是熱門,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一般來說有關鍵詞規避就可以。”關鍵詞指明顯設計虛假宣傳的詞匯,許多代理商會利用無字幕口播、故意寫錯別字等方法規避。

門檻低、利潤大,在缺乏相應監管政策的情況下,此類廣告可迅速在短視頻臺發酵,商家、代理商都能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唯一受到傷害的是消費者的權益。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