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看見小區里打掃衛生的阿姨撿了一大袋的不銹鋼保溫杯。她說:不知怎回事的,最近幾天垃圾桶里多了許多不銹鋼保溫杯。我知道,這是3·15晚會之后的一個正常現象,一些不合格的不銹鋼保溫杯被許多人扔了。
2022年的3·15晚會雖然沒有曝光不銹鋼保溫杯的問題,但3·15晚會曝光的大量食品安全問題,也引起了許多人對家里的安全問題進行自查。其中,不銹鋼保溫杯成了一個重點。
家里用來喝水的保溫杯,一般都是人手一個,天天使用。因不銹鋼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許多人家里的喝水保溫杯大多是不銹鋼的。
不銹鋼雖然是一種很好的材料,但如果用來制作成喝水的保溫杯,是有安全等級要求的,并不是所有的不銹鋼材質都能制作成安全的保溫杯。
市面上常見的不銹鋼材質一般有201、202、304、316、430等幾種。這5種不銹鋼當中,能夠作為食品級別(也就是能直接盛放和長久接觸食品)的不銹鋼是304、316、430三種。其中,常被用來制作保溫杯的304不銹鋼,316不銹鋼一般是醫用的,例如手術刀等。
從生產成本來看,304、316、430三種不銹鋼材質的價格要明顯高于201、202材質。所以,一些不良廠商為了降低成本、賺取更多的利潤,就會以次充好,將201、202不銹鋼材質制作成保溫杯。由于201、202不銹鋼材質是非食品級的,它們含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存在很大的健康隱患。常用這種材質制成的保溫杯喝熱水、泡茶,容易將有害的鎘、錳、鉛等重金屬喝入體內,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關于這個問題,央視曾經以“奪命保溫杯”為主題曝光過市場上存在許多不合格的不銹鋼保溫杯。有消協隨機從線下實體店和線上網店購買了50個保溫杯作為樣品,進行產品合格檢測,結果是不合格的保溫杯占了40%。按這個比例來看,我們從市面上購買不銹鋼保溫杯,有接近一半的概率會買到不合格的產品。
其實,關于不銹鋼安全問題,不只是涉及到喝水的保溫杯,還有燒水的不銹鋼水壺、裝湯裝菜的不銹鋼盤子、洗菜的不銹鋼盆子、不銹鋼保溫飯盒等。這些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容器,都要是304等級以上的不銹鋼材質制作的。一些較為講究的家庭,還會要求廚房的不銹鋼水槽是304材質的。
現實生活當中,有許多人考慮到價格問題,舍不得購買價格很貴的合格的不銹鋼用品。有一次,我看見兩三個大媽在超市很想購買不銹鋼湯盆,可看到一個湯盆價格高達60多元,就拿起又放心,放下又拿起,糾結了許多,最終還是沒有買。
一個合格的不銹鋼用品雖然價格高點,但其實是“最便宜”的。你想啊,不會損害我們的身體健康(上一次醫院拿一次藥都要上百元),而且用上幾十年都不壞,哪里會貴呢!對于價格高的好東西,真是“買時貴,用時便宜”。例如,一雙300元的鞋子只穿了1年就壞了;而一雙600元的鞋子,穿了3年都好好的,平均1年費用不足200元。這樣一對比,是不是好東西更“便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