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視頻在歷經了多年的對峙狀態后,有望在接下來真正實現“化干戈為玉帛”。
不久前,抖音方面率先宣布與搜狐達成合作。獲得搜狐全部自制影視作品的二創授權,其中,即包括熱門劇集《法醫秦明》、《匆匆那年》和《逆光中告白》等作品。
據抖音方面透露,根據合作內容,抖音平臺和用戶可對這些影視作品進行5分鐘之內的剪輯、編排或改編。除此之外,未來雙方還將在新劇宣傳推廣上,繼續開展創意營銷或視頻征集等合作。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可以看作是長短視頻走向合作、實現雙贏局面的重要一步,也是長短視頻平臺在版權合作層面上的首次嘗試案例。
由來已久的長短之爭
長短視頻之爭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雖然同為內容消費平臺,但起初本著不同的內容品類定位與消費場景差異。短視頻與長視頻平臺相安無事,各自發展。但隨著2018年短視頻消費爆發,短視頻平臺用戶數呈指數級增長以來,其也不可避免的對長視頻平臺消費形成了一定擠壓。長短之爭,說到底還是流量之爭。
2021年,受影視行業收縮影響,長視頻平臺迎來了一段艱難的時期。多平臺陷入了爆款劇缺位的窘境,彼時,在多個公開場合,長視頻平臺也展開了對短視頻平臺的“反攻”。而二創作品版權也成為當時長視頻平臺詬病最多的話題。
互聯網傳播規范化以來,版權正規化也已是無須爭論的事實。短視頻平臺也深諳此理,但為何遲遲未能落實二創作品的正版化?據業內人士透露,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曾多次向長視頻平臺發出版權合作建議,但一直未能收獲回應。另有知情人士稱,更有部分長視頻平臺拒絕合作,“可能是出于流量的考慮,長視頻平臺也陷入了比較矛盾的狀態,他們既希望短視頻給自己導流,但又不希望自家的作品為他人做嫁衣。”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雙方一度陷入拉鋸,但最終受傷的不止是創作者與用戶。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視劇協會副會長劉家成提交了《關于加大短視頻侵權懲治力度和創新授權機制的提案》,他認為,短視頻二次創作應當在“先授權后使用”的基本原則下,各方協商短視頻二度創作授權機制。
一定程度上看,這是希望長短視頻雙方各退一步,進行合作模式探索。也在不斷合作摸索的過程中,探討出真正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如今看來,隨著抖音與搜狐視頻的合作落地,二者勢必會為整個影視行業長短視頻合作開創出新的模式。一位影視劇出品方從業人員對此表示了極大的認可,“其實原來出品方夾在中間真的很難做,對于創作者而言,肯定是希望自己的作品發揮更大的價值,物盡其用,二創是一種新的演繹,本身也是創作的一部分。”
二創的價值
在長短之爭中,長視頻平臺一直存在著矛盾的心理,關鍵就在于,許多影視劇作品的出品方與長視頻平臺,都實際看到了短視頻平臺對其作品的帶動作用。
2018年以來,隨著短視頻消費的爆發,圍繞短視頻平臺展開的影視內容宣發項目,就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先是院線大電影《前任3》憑借抖音營銷迅速出圈,成為小成本電影逆襲的最佳代表,一舉實現破10億票房的好成績。此后,短視頻宣發就成為了不少影視作品的標配。有宣發公司從業者告訴36氪,“疫情導致傳統影視作品線下路演遭遇一些困難,大家就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線上,這進一步加劇了影視宣傳工作向抖音等平臺的轉移。”
2021年開年,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迅速走紅,抖音二創作品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拒不完全統計,當時抖音“送你一朵小紅花”話題有超10億次的播放量。
劇集作品亦如是,在抖音,因為一個片段愛上一部作品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二創,在其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所謂二創,通常指的是針對影視作品內容進行二次解說、剪輯和傳播等創作。
2020年夏天,譚松韻與宋威龍主演的《以家人之名》熱播,作為現實主義題材,其將鏡頭對準重組家庭,更強的話題效應,使其在抖音獲得了不俗的反響。
當時,該部作品的總制片人張灼就對短視頻平臺給予了厚望。抖音隨即成為了《以家人之名》的重要宣傳基地,很大程度上助力了項目話題的發酵。在其看來,短視頻平臺不僅可以為長視頻平臺進行導流,相應的二次創作也成為了一面可實時反饋的鏡子,讓創作者清楚的判斷出觀眾的喜好。
同樣作為現實題材作品,《小歡喜》《親愛的,熱愛的》等熱門劇集作品的二創內容,均在抖音獲得了巨大的關注。
模式仍需探索
既然二創本身存在諸多價值,而短視頻平臺自身又有著較強的版權意識,為何正版授權合作一直未能達成?在業內人看來,關鍵是長視頻平臺的心結未能打開。
長視頻平臺的核心優勢本在于優質內容以及圍繞優質內容展開的沉浸式消費場景。但隨著社交網絡不斷走向發達,不少人已經習慣于碎片化消費。就連觀劇習慣也呈現出碎片化趨勢,這也使得長視頻平臺一度面臨用戶流失的危機。
不過在多位消費者看來,長視頻面臨的最大危機并非短視頻平臺的競爭,而是內容質量的下滑,以及頭部超級劇集的缺位。“本質上還是沒有值得我沉下心來去追的劇,如果劇真的好看,我肯定愿意在長視頻平臺追完。”有消費者告訴36氪。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反饋,因為在短視頻平臺刷到相關片段,從而轉移到長視頻觀看全片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當然,影視劇集內容是一門ToB的生意,也就是說,當影視出品方制作好相應作品后,會將作品的版權售賣給播出平臺,現在主流播出方正是長視頻平臺們,后者也承擔了相當大部分的版權成本。高企的版權價,也讓長視頻平臺一直面臨著燒錢的困局。
這也成為長視頻平臺不甘授權短視頻平臺的癥結所在。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二創授權此前一直沒有先例,如何定價,如何保證長視頻平臺的權益也成為當下模式探索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然,抖音與搜狐視頻的合作就為行業開了一個好頭,正如這一次合作細節所披露的,抖音平臺和用戶可對這些影視作品進行5分鐘之內的剪輯、編排或改編。對二創規則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可以更大程度上保證長視頻平臺的權益。況且,對于長視頻平臺而言,爆款劇可遇不可求,如何在爆款劇熱度回落后,通過二創作品對其進行不斷復利挖掘,從而形成更大的長尾效應,帶來更多收益,也是一個值得思索的命題。
但無論如何,從行業發展的角度看,相比于長短繼續斗爭,在流量競爭愈發嚴峻的當下,唯有長視頻平臺放下心結,雙方保持合作開放的態度,共同推動二創版權的合法合規,才能真正實現影視行業創作者、版權方、用戶的多方共贏,從而真正實現行業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