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自開年以來,資本市場就充斥著各種悲觀情緒。俄烏戰爭、原油價格大漲、通貨膨脹等利空消息,都成為壓垮投資者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背景下,汽車股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致命打擊”,除了在美上市的三家造車新勢力受到利空消息影響遭到“屠殺”外,A股的汽車上市企業也沒能得到幸免。其中,長城汽車(601633.SH)從年初的47.78元一路下跌到3月23日28.8元。比亞迪(002594.SZ)雖然下跌緩慢,但也從年初的271元當跌至3月23日247.17元。此外,其余汽車企業的股價也下跌了30%左右。這樣的跌幅似乎在說明,汽車股已經成為了資本拋棄的對象。
泡沫已經破滅?
有媒體統計,僅2022年的第10周,我國汽車股市值就蒸發了4000億元,而截止到3月14日,汽車股市值蒸發超過萬億,相當于一個招商銀行的市值。有投資者感慨:“去年一年的盈利,今年用了不到3個月就虧了出去,甚至還出現了虧損。這已經不是餓烏沖突、疫情反復等利空消息的問題了,更多的是流動性問題,瘋狂的踩踏讓人感到絕望。”
對于汽車股走弱的原因,業內人士表示,過去一年新能源賽道的增速過快,部分企業的市值瘋長,導致整個行業出現了“泡沫”,在無序的增長下,這些“泡沫”也會越來越大,風險也會越來越高。
以長城汽車為例,作為汽車整車板塊的龍頭老二,長城汽車在2021年最高市值達到了6445億元,股價也從2021年3月的30元/股左右到2021年10月最高近70元/股。不過,雖然市值近7000億,但長城汽車的營收也只是在1000億左右。
截至3月23日收盤,長城汽車報收28.8元/股,較最高點大跌近60%。今年以來,長城汽車的A股和H股市值累計蒸發已超3000億元。不過,雖然股價直線下跌,但長城汽車依舊收到了不少證券機構的正面投資評級。“我們認為,檸檬平臺能夠加快長城汽車型研發速度,提高零部件復用率,降低采購成本,提高單車利潤率,提升競爭優勢。”天風證券表示。
不過,單從長城汽車來看還不足以說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估值存在泡沫。以比亞迪為例,2021年三季報顯示,比亞迪的營收規模為1452億,在很多人眼中,這并不足以支撐其7000億的市值。然而在汽車板塊回撤過程中,比亞迪的跌幅最小,如果是泡沫破滅,那比亞迪的結果肯定不是現在這樣。
因此,估值泡沫是否破滅不能簡單的從營業收入、銷量等消息面來衡量。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對一個賽道的投資就是對其未來的預估,現在的市場估值對應的是未來的營收。如果這些企業在未來依然有著高增長的預期,那么對應未來的估值,現在的并不是泡沫破滅。
汽車股票或將“否極泰來”
如果說開年來汽車股的表現是“物極必反”,那近幾天汽車股可以說是迎來了“否極泰來”。而隨著市場企穩,部分汽車股也會進行重新估值。在中概股方面,業內人士分析稱,一旦解決了海外上市問題,“蔚小理”的股價還是會恢復到正常水平。況且“蔚小理”已經留好了退路,即便遇到最差的情況,也有港股作為支撐。
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現在還遠未達到飽和狀態,這是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競爭賽道。并且,我國擁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可以滿足任何區域化市場的需求,無論是PHEV還是EV車型,我國的汽車企業完全可以完成研發制造以及對外輸出。因此,我國的新能源企業面對的不僅是國內市場,還有歐美、東南亞、南美等海外市場。
此外,在新能源已經成為主流的當下,各大車企都在加快新能源車型的研發。其中,長城汽車將WEY品牌從高端燃油車品牌徹底轉型為新能源品牌。純電領域更是推出了歐拉、沙龍、光束等多個品牌。廣汽集團也對廣汽埃安進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將埃安作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主要載體。與此同時,上汽、長安、東風等企業也推出了新的品牌和產品,希望能夠快速完成轉型。
事實上,汽車的新能源轉型不止在動力方面,智能化也是突破的一大重點。目前,我國造車新勢力的研發團隊動輒幾千人,而傳統汽車這邊還沒有過多的投入,大多都是依靠外包軟件公司,并沒有真正意義的奔向“新四化”。這也使以華為、小米為代表的科技公司,開始依靠軟件領域的優勢切入汽車行業。在科技公司與造車新勢力的雙重擠壓下,傳統車企如果還不注重汽車的智能體驗,或許傳統車企的未來將不會被資本所看好。因此,傳統車企也應當在智能化領域發力,建立龐大的研發團隊,將智能化和新能源融合,實現估值重塑。
雖然資本市場的動蕩給投資者帶來了不安,但從基本面上也可以看到,我國的汽車企業已經有實力在新能源這個賽道上競爭。與此同時,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在不斷突破,這也表明了未來依舊可期。只不過這個預期不一定體現在當下,而是需要一個不斷探底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是對車企的考量,也是對投資者耐心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