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頭號正文

北航-985高校成為高級藍翔,學生讀研讀博就是為了盡快賺錢?

2022-04-03 15:39:09

985碩士博士,無疑是受教育程度極高的一個群體,在學歷上基本上已經是普通人的天花板了,理論上,這應該是最優秀的一批人。

然而,在學歷貶值,讀研成為標配的情況下,相當部分的學生讀研讀博并非是對科研感興趣,而是為了增加自己在就業市場的含金量。

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位教授,在社交臺上發了一個動態,吐槽去年招收的學生基本又廢了,顯然,這不是偶然現象。

這位教授認為,現在的學生讓做的做不了說沒興趣,自己選的方向沒進展,不肯扎下去什么都做不成。985高校已經成為了高級藍翔,學生讀研讀博就是為了盡快賺錢

北航的這位教授把希望寄托在西湖大學,希望西湖大學能夠招到真正有理想的學生,能夠招到真正喜歡科研,愿意畢生從事科研工作的人才。

這位教授還坦言,自己兒子也在讀博,生存的問題他已經幫孩子解決。自己努力一輩子就是希望不讓孩子重復自己的壓力。

讀博的兒子應該去追求更高層次的成功,去做他真正該做的事。他的壓力不應該是生存,更不應該是那些房子和車子。

這位教授發的動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極高的閱讀量,這個話題也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共鳴,如何讓學生安于研究,已經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了。

l生存和科研哪個更重要

科研人員和普通人并沒有任何區別,他們也有最基本的物質需求,也要結婚成家,也需要買房買車,讓科研人員甘于清貧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尤其是一些家境比較貧寒的學生,他們沒有任何的家底,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們自己來創造,在經濟的壓力下,他們很難沉下心來從事研究。

科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誰可以保證自己一定能夠做出驚人的成果,這就意味著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未來就一定能夠在科研事業上獲得成功。

也正是因為如此,先解決生存問題成了很多學生的首選,這本質上無可厚非,碩士也好博士也罷,他們同樣擁有自己的選擇權。

l如何發掘真正對科研感興趣的人才

不能否認的是,現在確實有很多學生,對科研并沒有太大的興趣,他們讀碩讀博只不過是為了學歷,為了增加自己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但同樣也有相當部分的學生,本身是對科研感興趣的,也愿意從事科研,但現實讓這些人不得不低頭,不得不屈從于生活的壓力。

事實上,在招生中很難分辨哪些學生是對科研真正感興趣的,而哪些學生只不過是來混文憑的,混文憑的未必基礎就弱,能力就差。

能夠進入北航這種差不多一流的985高校的學生,本身的能力都可圈可點,相當部分的學生都有從事科研的潛力,無非是后期選擇的發展方向不同而已。

寫在最后:

就這位北航教授本身,也坦言自己為了讀博的孩子積累了足夠的物質基礎,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孩子不用為房子車子擔心,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然而,如果這位教授本身不是教授,也沒有足夠的家底,他能接受兒子一輩子清貧,甚至連最基本的住房都解決不了,而去從事科研嗎?

大概率是不可能的,他自己也說,自己這一代人受累是為了不讓下一代承受同樣的壓力。是為了讓孩子有資格去追求更高層次的成功。

作為一個教授,他有足夠的經濟實力,這是他說出這種話的底氣。但如果是一個普通打工者呢?他們又能為孩子提供多少積累?

科研和生存本身并不應該是二選一的命題,科研也不應該如同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所說的,需要家里有一定的實力才可以去選擇。

如果一定要把這二者對立起來,那只能說這個社會的分配機制出了問題,這顯然不是那些985院校學生的問題,更不是他們能解決的問題。

他們更多的是只能面對現實,做出對自己更有利的選擇。這并不是這些學生眼里只有利益,而是在生活的壓力下不得不做出的妥協。

與其指責這些學生,還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幫助學生度過從事科研工作剛開始面臨的經濟壓力。

當一個社會,只有中產以上家庭的孩子,才有資格從事科研,這是整個社會的悲哀。吐槽并不能改變什么,如何去改變這種現狀,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了。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