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頭號正文

不相同-代祭掃,讓思念直達

2022-04-05 18:29:24

我們負責把懷念送達

擦拭墓碑、清理雜草、敬獻鮮花、行三鞠躬禮??這是一套完整的祭掃流程。

4月3日,在清陵公墓,身著白襯衫、黑禮服的張楠做得莊嚴肅穆、一絲不茍。

▲ 市殯儀館工作人員張楠正在為市民進行代祭掃

張楠祭掃的,并不是自家親人的墳墓。她是市殯儀館的工作人員,正在為市民進行代祭掃。

今年,因為疫情防控的原因,不少市民無法親自到公墓為親人祭掃,便委托公墓的工作人員代祭掃,以這種方式遙寄哀思。

“大家選擇的祭掃時間一般集中在清明節期間,最多時,我們一天要鞠躬數十次。”張楠說,雖然整套做下來,需要十幾分鐘,全程還要拍照,挺累的,但在這特殊的時候,自己就是“逝者和親人思念的傳遞者”,也是“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愿您在天堂安好,親友們將永遠思念您??”當張楠輕誦寄語,在一塊墓碑前鞠躬時,發現墓碑的側面有幾個污點,之后她便用抹布把墓碑擦得干干凈凈。“我想如果是逝者的親人來祭掃,一定會這么做的,希望墓位干凈整潔。我一定得比他們想得更周到,讓他們安心。”張楠說。

讓委托者安心,讓懷念直達,這是代祭者的心愿。

在普陀山易德園里,工作人員李眾身穿淺灰色西服,單膝跪在一個墓位前,去整理墓碑前的鮮花。

▲ 工作人員李眾正在為市民進行代祭掃

墓碑前三炷清香飄著裊裊霧、三杯綠茶清澈碧透,兩支白蓮花形狀的蠟燭似乎也在訴說思念??

這里插的鮮花跟別處不一樣,不是普通的菊花,而是頗有個的百合、白玫瑰等。

營銷部經理黃艷艷說,委托他們祭掃的,很多都是很長一段時間不能親自前來祭掃的,其中不少是海外華人,為照顧他們的情感,工作人員把代祭掃的儀式安排得精致而富有個化。

“我們做得好一點,對他們也是一個安慰,覺得自己的親人受到妥善的照顧。”黃艷艷說。

雖然只是代祭掃,但傳達的情感不會打折扣。的確,代祭掃者的用心,安撫了很多思念的心。

張楠和黃艷艷說,她們收到了很多感謝。黃艷艷拿出手機展示一條條微信留言:

“祭禮的主題‘一世一圓滿、一念一天涯’真是說得太好了。”“還為我母親設計了放生環節,她知道了一定特別高興,真是很用心,謝謝你們。”“給哥姐看了,他們都覺得特別好,很周全,特別是細節,讓我傳達他們的感謝,謝謝艷艷經理。”“你們的團隊真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幸福的傳遞者團隊,真的太感謝了,我的家人都覺得很安慰”??

黃艷艷說,有些委托人情感比較濃烈,要求會多一點,但之后的感謝也是特別真摯,讓她的心也特別溫暖。

“我自己也覺得很幸運,能做這樣的傳遞者,能為大家服務。”張楠說。

盡管傳遞的是他人的想念,但張楠和黃艷艷說,自己也得到了一種獨特的情感體驗:血脈相連的親情思念,構成人生最溫暖的羈絆,不會隨著時光淡去。

心在哪,懷念就在哪

遙遠的距離、忙碌而瑣碎的生活,也許能阻礙現場祭拜的腳步,卻不能阻擋懷念的心。

云上祭掃

懷念的心情是一樣的

這個特殊的日子,身在杭州的嚴先生打開電腦,進入舟山民政部門設立的網上云祭掃網頁,輕點鼠標,為親人獻上鮮花,他還把邀請碼推送到家族群,此舉贏得親友一片叫好。

其實一個多月前,他就已經排定了清明節回定海祭祀祖父母的行程。“今年春節,因為疫情,我們一家都沒回過定海。也沒法在春節‘拜墳頭歲’。當時就想好,清明節一定要回去給爺爺奶奶掃墓,沒想到這次還是沒能成行。”嚴先生說。

“前兩天,我夢到爺爺奶奶了。”思念打開他的話匣子,“小時候,爸媽工作忙,我常跟爺爺奶奶住在定海西大街附的老房子,那里有個小院子。我在那個院子里的時間,遠比在自己家的日子多。”嚴先生說,自己同兩位老人的感情非常好。雖然成年后去杭州工作、結婚生子,但多年來,他還是經常和祖父母交流心事。

祖父母故去后,他把給祖父母掃墓當作懷念的一個重要儀式,如今難以實現,著實讓他傷感。“幸好,還有云祭掃,雖然不是親身到墓地,但也是一種寄托,懷念的心情是一樣的。”

隔著海峽

默默地懷念

心在哪,懷念就在哪。定居臺灣地區的王愛勤再次感受到這一點。

“昨天在臉書上回顧了9年前的照片,那時候媽媽精神奕奕,戴著一條藍色的圍巾??因為疫情,今年只能隔著海峽默默地懷念,等回家時再去好好祭拜了。”今年的清明節,她這樣拜托在舟山的大哥。

雖然母親已經去世3年,但母女倆之間的點點滴滴,一直如電視畫面般清晰地留在王愛勤的腦海中。

“媽媽年輕時候是定海一家螺絲廠的廠長,做起事情來頗有女強人的風格,而且非常熱心。”她說,盡管小時候媽媽在教育她和哥哥時比較嚴厲,但在成人后,自己還是跟媽媽很親,家長里短無所不談。

王愛勤嫁到臺灣后,在舟山生活了一輩子的父母,第一次出遠門到臺灣探親。“媽媽在這里的那段時間,我陪她到處走走看看,去了很多景點。為了照顧她的‘舟山胃’,我專門在家里給她做菜,想了很多辦法,臺灣沒有梭子蟹,我就用三眼蟹代替,做嗆蟹什么的。”那段團聚的日子,王愛勤經常提起,覺得那是一生中難得的溫情時刻,“媽媽過世后,我回想起來,當時能為她做這些,真是太好了。”

親人住在照片中

從未離開

思念,不會輕易消失,也不會拘于形式。翻看手機里的照片,小傅的眼淚忍不住流下來。那是她握著病床上奶奶的手。如今,她拿手機的手和握奶奶時是一樣的姿勢。

她奶奶去世快一年了,這個清明節本想回家掃墓,卻因為值班抽不開身,只能翻看舊照片以寄哀思。

“這是奶奶去世前躺在床上,她已沒力氣說話,就緊緊握著我的手,或許是希望我再陪她一會;這張是奶奶百歲生日會上拍的,她穿著深紅色壽服,戴著生日帽吹蛋糕,特別開心;這張是大年三十的年夜飯上,她端著飲料和我碰杯,特別豪氣地一口喝完了??”

奶奶去世后,父親曾希望她把照片刪了,但她一直舍不得。“奶奶已經永遠離開我們了,但我希望至少這些照片可以留作紀念,以后告訴我的孩子,這是媽媽的奶奶,是把媽媽養大的人。”

傅女士把照片都集中到了一個相冊中,“以后或許不會經常打開,但它會一直存在。”

逝去的親人,住在心里,只要懷念留存,他們就從未離開。

不一樣的方式一樣的思念

清明祭英烈,哀思寄忠魂。我市英烈情況如何?他們的后人情況如何?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介紹,我市現有“在錄”烈士1333名,烈士遺屬131名,按省政府落實優待待遇。

英烈雖逝,精神永存

疫情影響不能現場祭掃,市民紛紛通過線上祭掃的形式寄托哀思。人們點開“舟山·2022·奮進·網上祭英烈”活動網頁,鞠躬,獻花,并留言。

活動網頁統計顯示,截至今天上午10點15分,已有18394名網友參與祭掃。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褒揚紀念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推出供網民祭奠、瞻仰的為市烈士陵園的部分烈士墓。

“我市現共有‘在錄’烈士1333位。”該負責人介紹,這1333位烈士可查姓名,均入列《碧血丹心·浙江烈士英名錄》。其中絕大多數烈士為省外戶籍,為解放舟山、保家衛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另外的部分烈士為和年代建設舟山、救助他人等獻出生命。

因部分烈士墓為合葬墓等原因,我市目前共有烈士墓800多座。

“當然,還有更多的是無名烈士。”該負責人解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年代,不少戰士獻出寶貴的生命卻沒能留下姓名。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