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北京證監局獲悉,北京證監局4月1日召開轄區上市公司2022年監管工作會議。北京證監局表示,在退市新規效力集中顯現、科創板開板三周年面臨集中解禁、全市場注冊制改革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本次會議釋放了從嚴監管信號,即堅持常態化退市“應退盡退”的監管態度不會放松,堅定維護科創板穩定健康發展的監管定力不會動搖,增進監管協作引導資本有序發展的方向不會改變,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不會突破。
北京證監局局長賈文勤介紹,2021年,轄區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在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新興業態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發揮著首都實體經濟基本盤的重要作用。同時,注冊制改革下的A股市場吸引力不斷增強,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多家大型中概股回歸,百濟神州成為首家實現“美股+H股+A股”三地上市公司,精進電動、青云科技等一批高科技、未盈利企業上市融資優化資產質量,享受到注冊制改革的制度紅利。
“2021年北京證監局踐行‘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和‘四個敬畏、一個合力’監管理念。”賈文勤介紹說,一方面,嚴監管、防風險,全年對轄區上市公司開展現場檢查46家次,對轄區上市公司及相關主體下發行政監管措施99件,對重大違法問題啟動立案程序6家次;特別是對濫用會計估計規避退市行為果斷采取行政監管措施,責令更正財務報告,首次要求1家審計機構重新出具審計報告,向市場傳遞了依法從嚴監管的鮮明態度。
賈文勤表示,另一方面,強基礎、促發展,推動轄區滬深上市公司累計直接融資5552.66億元,同比增長44%,IPO募集資金居全國各轄區首位;多方協調、穩妥推進,形成北京市首個上市公司破產重整范例;開展了公司治理專項行動、非公黨建經驗交流會、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宣傳周等較有影響力的活動,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
北京證監局副局長徐彬通報了2021年轄區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會計核算、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指出控制權爭奪、參與循環貿易虛構業務、大股東和董監高違規交易屢禁不止等市場亂象,并多次強調信息披露違規、違規交易等問題的“個人責任”,向“關鍵少數”傳導監管壓力,強化違規震懾,將責任亮明、劃清、壓實。
他還具體部署了貫穿年報審核、公司治理專項行動、現場檢查、問題處理的全鏈條上市公司監管工作,向轄區公司介紹了北京證監局公司治理監管和信息披露監管“雙輪驅動”治標又治本、公司監管與會計監管“雙線聯動”對年報“一報雙審”、日常監管與稽查執法“無縫對接”嚴打違法違規的上市公司監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