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3月29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和拜登進行了會談,在雙方提到印太問題時,李顯龍的一句話讓美國想拉新加坡針對中國的愿望落空。
李顯龍表示,在美國進一步實施“印太戰略”計劃時,也應該深化與亞太國家的關系,其中也包括中國,并且美國應該以促進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為前提。很顯然,李顯龍很明確地表示了不會在中美之間站隊,會以并重的態度應對中美之間的外交。
這次李顯龍開啟了長達8天的訪美之旅,這也是在烏俄沖突中,第一個訪問美國的東南亞國家領導人。起初這一行為被不少人理解為新加坡確定要和美國站在一邊的象征,不過隨著訪問進程推進,新加坡的態度似乎也在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顯龍與拜登會談時,有一個細節很值得深思。拜登在此次發言中至少提及了6次“印太地區”,這就足以凸顯美國在與新加坡會面時極力地想將新加坡拉入自己的“反華隊伍”中,但李顯龍卻在發言中使用的是“亞太”一詞。
表面上這二者只有一字之差,其實背后的含義卻是天壤之別。有分析人士表示,美國所謂的“印太”二字其實就暗含了“反華”的意思,并且“印太戰略”的實質也被不少人認為是美國想成立一個“印太版的北約”。
所以,李顯龍在處理這個細節上可以說是很到位了。給美國亮明了態度不會跟隨美國一起實施“印太戰略”來針對中國。也有專家對此進行了剖析。據了解,外交學院美國問題專家李海東認為,新加坡此舉其實是表達了東盟國家的普遍愿望。
除此之外,李海東還提到東南亞國家其實很害怕被卷入中美的斗爭中,畢竟對于他們來說,自身的發展和自保能力都還沒完全具備。在安全防務上需要依賴美國,在經濟發展上卻需要依賴中國,但是這二者中必須做出選擇將會成為橫跨在他們面前的難題。
并且,可以預料得到在未來美國肯定會不斷就此事對他們施壓,所以他們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但在中美競爭中尋求平衡才是對東南亞國家的發展才是最有利的,一旦打破現在的這種平衡,那對他們來說將會出現大麻煩。
包括新加坡在內,此刻這些東南亞國家都只想將選邊站的事宜不斷地往后推遲,換句話說就是他們在不斷逃避從中美之間做選擇這件事。但和之前相比能明顯感覺到像新加坡、菲律賓這些有明顯“親美”傾向的東南亞國家的變化。
若是在以前,中美之間他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美國,但現在他們考慮中國對期待影響顯然已經超過美國了。在3月31日,李顯龍與美智庫外交協會會長的交談中也能明顯感覺到這一變化。
在談及烏俄沖突時,李顯龍被問到中國是否會為沒有“孤立”俄羅斯而付出一些代價時,李顯龍的回答是不會,除此之外,李顯龍還特別警告美國,若是試圖阻擋中國發展的話,也會給美國自身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李顯龍此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在選擇和中國合作還是對立上,新加坡肯定選擇合作。如今,東南亞國家已經將局勢看得很透徹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些年中國的影響力和實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