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化”是泛指使用混凝土、瀝青、花崗巖、大理石、釉面磚、硅酸鹽等建筑材料來硬化城市的現象,硬化的表面包括地面、墻面、屋頂和水體。這種硬化設計的初衷本是希望減少城市粉塵,增加建筑的美感、提高水體的清潔度等。然而,這類硬化設計帶來的真實效果卻是加重了城市的熱島效應、增加了粉塵治理的難度、使水體水質惡化、使雨水資源流失、使城市植被不健康、使城市的噪音污染加劇、使城市的居住舒適度變差。
“水泥化”對城市環境利小弊大與其他影響城市環境質量的因素相比,"水泥化"給城市環境帶來的問題所涉及的方面是最廣、最為多樣的,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 1) 水泥化建材能吸收大量的太陽輻射熱,在夏季的陽光下,混凝土平臺的溫度可比氣溫高8℃,屋頂和瀝青路面高17℃,因此水泥化會使城市熱島效應重,懸浮顆粒物沉降難,使空氣質量難以改善; 2) 水泥化表面會反射輻射熱和噪音,進而加重城市的熱效應和噪音污染,直接影響城市居住的舒適度和居民的健康; 3) 水泥化襯砌河道、河岸和湖體會使水體生態系統受到毀滅性破壞,水體因此而喪失自凈功能,其結果是水質下降,水體出現發綠發臭,甚至病菌和蚊蠅大量滋生等問題,使水體污染加重; 4)水泥化鋪路會使城市地面吸收雨水和雪水的機會被阻,城市的地下水位回升難。這樣的地面不下雨時極為干燥、塵土飛揚,而一遇下雨就滿地積水,地表徑流污染嚴重,進入雨水排放口后,這些污染的徑流會直接進入河道或湖體,從而污染河水、湖水。在冬季,水泥化地面易結冰,引發行路和行車的安全問題,為化雪需要大量使用融雪劑,使雪水受到污染。因此水泥化會嚴重危害城市的水資源; 5)水泥化鋪路還會減少土地中微生物的生存機會,因而毀滅地表生態、減少地面土層補充有機質的機會,從而加重城市土地的沙化; 6)水泥化鋪路還阻斷了城市地面的生物通道,對城市的生物物種和生物多樣性十分有害。硬化的鋪地方式會直接影響城市植被的根系發育。在栽種了樹木的地面進行水泥化鋪設會使樹木最終因樹根不能呼吸而死亡或倒伏。 7)水泥化城市難以帶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