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前沿研究成果加速轉化,攻克核心基礎軟件瓶頸難題。7月16日,2022(首屆)數學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高峰論壇在重慶舉行,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展示了2項重要科技創新成果,其中國內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科學計算軟件——北太天元數值計算通用軟件在渝亮相。
(資料圖片)
7名院士熱議 數學如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此次論壇由重慶市科技局等相關部門指導,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管理委員會支持,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共同主辦。7位中國科學院院士齊聚一堂,結合國家發展戰略、產業發展趨勢,緊扣數學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主題,分享經驗、共話發展藍圖。
2022(首屆)數學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高峰論壇現場。
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要走自主創新道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就要充分發揮數學的價值,面向國家需求與企業需求,將學術鏈與產業鏈緊密結合,攻克解決實際應用問題。
袁亞湘院士表示,今年是聯合國“基礎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年”,基礎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已是國際共識,數學如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數學界充分與企業界溝通,促進學科交叉,促進數學真正地落地。
江松院士表示,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為其他科學提供語言觀念和方法,是一切重大科學的基礎。現在應用數學發展與國家的要求還有差距,應用數學促進企業發展方面還有不少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些問題需要科技界包括數學界和企業界一起來思考和回答。
方復全院士表示,基礎學科對于原始創新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他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積極營造互聯生態。引導科學工作者挖掘產業共性的數學,為產業企業關鍵問題提供服務,也希望政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孵化底層共性技術和通用平臺,破解科研成員不擅長的成果轉化問題。二是全面加強高校和科研院所與企業的互動,實現高校科研平臺優勢和企業市場化配置優勢互補,發揮各自優勢培養數學應用的人才。三是加強數學文化建設,推動全社會更加重視數學科學,讓數學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彭練矛院士表示,數學是科學的語言,未來數據的獲取和處理,離不開數學。希望能與數學同行們密切合作,讓十年、二十年后我們的關鍵技術有所突破。
陳松蹊院士表示,中國需要經濟系統的數字孿生,首先需要數據和經濟計量模型來精準描述經濟系統的變化。需要加大對經濟系統的模型建設投入,進一步提升經濟預測精度。
“重慶豐富的場景為數學服務重慶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性,我對數學在重慶的發展,充滿信心。”張平文院士表示,夯實數據基礎,創新驅動發展。數學是創新的基礎,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就是要打通高校與企業的橋梁,讓數學服務于現實需求與國家戰略。
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科學計算軟件亮相
科學與工程計算在國家的產業中有非常重要的應用,科學計算軟件將數學知識與科學工程技術結合,以解決科學技術和產業發展中的計算問題。
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成果發布現場。
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數值計算實驗室歷時一年,研發出北太天元,是面向科學計算與工程計算的國產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型數值計算軟件,實現從架構設計到關鍵技術完全獨立自主研發的突破,源代碼自主編寫,實現了科學計算領域“根技術”的突破,成功打破國外企業壟斷科學計算軟件國內市場多年的僵局。
作為通用型基礎軟件、國產工業軟件的計算底座,北太天元將面向全行業應用需求支撐多類軟件的快速開發,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等進行基礎計算與科學研究。目前,該軟件已于6月20日開放教育版試用,并將于8月智博會正式版全球首發。
為進一步推動軟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筑牢基礎底座,在主論壇上,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基礎軟件科學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并與4家單位簽署合作協議,將圍繞數字化與智能化展開合作。
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王濤表示,筑牢科學計算軟件生態底座是漫漫征程,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將以更大力度支持建設基礎軟件科學研究中心,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與學界和產業界協同產業鏈上下游,建立屬于中國自己的基礎軟件生態鏈與產業鏈。
(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