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條銹病被稱為小麥的“癌癥”,我國一直是發病較重的區域,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后發生過8次大流行,防治后仍累計造成小麥產量損失138億公斤。
《細胞》近日在線刊發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免疫團隊18年的研究成果:他們發現了小麥中協助條銹菌感染的“真兇”——感病基因,并通過敲除感病基因,使小麥不易遭受條銹菌的侵染,開辟了抗病小麥育種的新思路和新途徑。
(制作 潘宇菲 何沛蓯)
(相關資料圖)
條銹病被稱為小麥的“癌癥”,我國一直是發病較重的區域,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后發生過8次大流行,防治后仍累計造成小麥產量損失138億公斤。
《細胞》近日在線刊發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免疫團隊18年的研究成果:他們發現了小麥中協助條銹菌感染的“真兇”——感病基因,并通過敲除感病基因,使小麥不易遭受條銹菌的侵染,開辟了抗病小麥育種的新思路和新途徑。
(制作 潘宇菲 何沛蓯)
關鍵詞: 西北農林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