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7月29日,“2022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大賽”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記者在會上獲悉,2022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大賽決賽定于8月17日至20日在深圳舉辦。大賽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和共青團中央共同主辦的國家一類職業技能大賽,旨在充分發揮產業帶動優勢,強化新技術、新技能引領作用,更大規模、更有成效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扎實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提供堅強人才保障。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汪宏介紹,2021年,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36.6萬臺,同比增長67.9%;營收超過800億元,同比增長近三成。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不斷提升,2020年達到每萬名工人246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兩倍,應用領域覆蓋國民經濟52個行業大類、143個行業中類。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制造已成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主要路徑。
作為典型的智能制造裝備,工業機器人的操作、編程、調試和維護都具有一定門檻,掌握這些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工業機器人大賽正是發現和培養這類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渠道。
他表示,本次大賽設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集成電路EDA開發應用、工業大數據算法三個賽項。大賽結合行業最新發展趨勢作出一些新的變化:增加了機器人新技術新產品知識的考核,引入了七軸協作機器人、三維視覺等方面的考題;增加了機器人在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應用的考核,突出人機協作、機機協作以及多品種小批量訂單處理能力;強化綠色低碳指標考核,通過對設備耗能數據的采集分析,考核選手的節能意識和操作水平;強調安全操作規范考核,包括相關儀表、工具及防護用具的正確使用等等。自大賽啟動以來,全國24個省(區、市)舉辦了選拔賽,28個省(區、市)、24家央企選派870名選手參加決賽。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長朱秀梅介紹,本次大賽有三方面特點:一是賽項設計“專”。大賽設置的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集成電路EDA開發應用、工業大數據算法等三個賽項,都是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專業領域,力求通過專業化賽項來考核選拔一批高素質專業化人才。二是競賽內容“精”。競賽題目精準對接工業機器人設計、安裝、調試、操控,EDA開發應用以及數控機床精度優化等生產實際中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來設置,力求精確考察識別選手的專業知識和實操能力。三是信息水平“高”。大賽綜合應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全流程信息化服務,進一步提升了大賽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確保了比賽的公平公正性,也充分體現了工業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