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快報:科技強桂三年行動激發創新活力 廣西技術合同成交額總額突破1000億元

2022-08-02 22:32:56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劉昊

8月2日,實施科技強桂行動支撐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在南寧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自廣西部署實施科技強桂三年行動以來,科技創新各項工作得到扎實推進。2021年,全區高新區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68%;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9.61%;科技成果轉化累計1300多項;國家級高層次創新人才數量達93人。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由2020年0.78%提升到2021年0.82%(預測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企業占比25.2%;技術合同成交額總額突破1000億元。


【資料圖】

發布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廣西科技廳負責人表示,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前端聚焦、中間協同、后端轉化”發展思路,持續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加強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2021年7月,廣西印發《科技強桂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強調要把科技創新作為廣西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啟動實施六大科技創新工程。這是繼“三百兩千”科技創新工程、科改33條后,廣西推進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

據介紹,廣西通過組織實施六大科技創新工程,科技創新各項工作得到扎實推進。

實施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創新基礎不斷夯實。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成效。面向東盟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規劃獲得國家批復,2家企業獲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高層次人才培養實現新突破。廣西大學王雙飛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科技交流合作取得新進展。中國—東盟衛星遙感應用聯合研究中心、自然資源部中國—東盟衛星遙感應用重點實驗室落戶廣西。

實施產業鏈創新鏈融合工程,雙鏈融合日趨緊密。堅持“前端聚焦”,梳理形成與汽車、機械、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鏈上下游核心關聯的357家企業清單,明確266個自治區級以上創新平臺的創新資源清單和148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清單,并啟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人工智能等6個方向的科技重大專項。推進“中間協同”,建立“產業出題、科技答題”機制,形成“6+2+N”科技項目體系,組織區內外企業和高校院所牽頭實施75個科技重大專項項目,通過“揭榜掛帥”,遴選張布項目榜單48個。注重“后端轉化”,健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推動中試研究基地布局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18家中試基地的認定工作。

實施千企科技創新工程,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企業倍增計劃。2021年,共有3207家企業進入科技型中小企業庫,1106家企業進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向國家申請備案高新技術企業1491家,截至目前,瞪羚企業累計132家。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力度。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2021年共有5951戶企業享受稅收優惠,加計扣除金額243.3億元,減免企業所得稅60.83億元。落實激勵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財政獎補政策,獎補資金近6.2億元,惠及企業2020家。

實施科技強農工程,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成效顯著。圍繞林業、果蔬、糧食等自治區優勢特色產業,實施種業技術攻關和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科技項目83項,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650個,突破關鍵核心技術26項,陸基高位圓池循環水養殖技術被農業農村部列入重大引領性技術。加強科技特派員支持鄉村振興工作,2021年以來,共選派科技特派員10035人次累計開展下鄉服務29.92萬天次,開展科技培訓70.22萬人次,實現脫貧村科技服務全覆蓋。

實施科技惠民工程,科技惠民領域不斷拓展。科技保障醫療健康能效加強,認定7個廣西臨床醫學研究中心;5個新藥品種(含原料藥)、18個快速診斷試劑(試劑盒)產品獲批上市。科技護航生態環境成效彰顯。實現環境質量監測PPP模式示范項目全國“零突破”、秸稈焚燒綜合立體監控網“零突破”,提升科技改善民生能力。

實施創新功能區提升工程,科技創新園區建設提質增效。國家高新區創新國際化增長率首次進入全國前十,柳州高新區在2021年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評價中獲評優秀。崇左市自治區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啟動建設。南寧市獲得首批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認定。賀州市獲批建設國家火炬賀州平桂碳酸鈣特色產業基地。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堅持創新第一動力不動搖,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成為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總額突破 技術合同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