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世界頭條:湖北酷熱日數明顯偏多,作物防高溫干旱不容懈怠

2022-08-12 20:36:05 科技日報


(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

早在1989年編著的《湖北氣候志》中,湖北知名氣候專家喬盛西等便把日最高氣溫等于或大于35℃、日最低氣溫等于或大于27℃同日出現的日子定為“酷熱”日。

8月12日記者采訪了湖北農業氣象專家黃智敏,詢問今年的酷熱天是否偏多?同時對農業產生了哪些不利影響。在農業上應該采取怎樣的相應或補救措施?

黃智敏說,今年酷熱日數截止到8月11日像省城武漢已達到20天,荊州市達到19天,屬明顯偏多,未來還將持續,而且今年武漢多日最高氣溫還達38℃以上且最低氣溫達30℃。若不采取灌深水降溫措施,高溫與干旱無疑會共同危害,因這類天氣晝夜溫度高且日較差小,晝間稻株光合作用嚴重受抑,抽穗授粉受精不良,夜溫偏高,又不利于晝間有限的光合作用產生的干物質積累,導致空殼率增高或灌漿受抑,粒重下降,更談不上優質米的形成。這無疑應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黃智敏說,基于今年酷熱天氣還會持續,與歷史上1959年極端天氣達31天相比,雖還有距離,但也令人驚嘆。

8月6日抽穗中稻恰遇持續酷熱,灌地下水降溫結實較正常(耿一風?攝)

針對上述氣候影響,中國氣象局荊州農業氣象試驗站,除事前發出過《農作物高溫熱害、干旱風險預警》外,現繼續建議對尚處于灌漿充實的中稻,一定要保持田間一定的水層;尚在抽穗的一季晚稻、稻蝦共生田,田間務必灌6—10厘米的溝塘水(荊州農業氣象試驗站采用灌地下水、塘水,其結實率表現較為正常,見圖)。

尤其要指出的是,如果稻田干旱甚至無水,導致土壤干涸,其地面溫度可升到60℃以上,會導致植株灼傷死亡;棉花與玉米會因為干旱缺水與高溫共同危害,務必抓緊抗旱,增濕降溫,否則極易導致蕾花(鈴)脫落;結實率、粒重降低都將在所難免。還須指出的是,今年因酷熱天氣,稻飛虱發生較輕,但并不排除北邊返遷飛虱危害,應對此提高警惕。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高溫干旱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