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時健 曹凱旋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醫院內,火箭軍某團戰士李少帥接到了來自醫生的通知:經過檢測,他無償捐獻的造血干細胞滿足患者的需求,今日便可出院了。這一刻,李少帥懸著的心終于落下。
離開前,他伏在桌前鄭重地為受捐者留下祝福:“感謝你在茫茫人海選中我,讓我成為你的捐贈者。愿我們一起努力,創造生命的奇跡……”
希望,無非是一顆心撼動另一顆心的過程
7月26日,是李少帥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救助白血病患者的第6天。依照計劃安排,這一天開始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早晨8:00,隨著血細胞分離機的運行,血液從李少帥的身體里緩緩流出,通過分離機循環不斷提取著干細胞。一顆熾熱的心正在為撼動另一顆心積蓄著力量。
近5個小時造血干細胞提取的過程中,李少帥始終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聽說患者在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后,血型將同捐贈者保持一致,這是多神奇的事情。我是個生性樂觀的人,希望這份豁達的態度能夠撼動對方,幫助他重拾生活的勇氣。”
此刻,窗外烈陽高照、林木蔥郁,屋內涼風徐徐、花香襲來。
出生于山西晉城的李少帥,骨子里有著北方人特有的樸訥溫厚與爽直豪放。入伍十余年來,憑借著較真碰硬、雷厲風行的工作態度和熱情率真、直來直往的火熱性情,李少帥收獲了身邊戰友的諸多贊譽。李少帥時常同大家調侃:“我們山西人做事講究氣勢,灑脫和不屈,要的就是黃土高原般遼闊,像黃河水一瀉千里的氣勢。”
在愛心助人上,這股馳而不息的氣勢,則源自13年前他不經意間的一次善意之舉。
那年,李少帥正好18歲,陽光,活力,富有朝氣。為了慶祝自己成年,他決定送給自己一份特別的禮物——獻血。而這一次湊巧的選擇,卻令他在行善路上越“獻”越深。此后,他幾乎每年都會去獻血,積年累月獻血量已達4000毫升,并獲得無償獻血奉獻銅獎。
2018年,李少帥主動報名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贈者之列;同年,李少帥成功通過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申請,成為了一名器官捐獻志愿者。
奇跡,本就是一個生命點燃另一個生命的過程
今年初夏,一通關乎生命接力的電話將李少帥4年前許下的承諾再度喚醒。
“紅十字會告訴我,自己是全國唯一與患者配型成功的人。作為一名軍人,我沒有任何可以猶豫的地方。”提到此處,李少帥眼里閃爍著堅毅的光。
6月1日,李少帥來到醫院接受全方位檢查,進一步驗證與患者匹配度。隨后,高分化驗顯示,人類白細胞抗原與患者高度相合。根據患者最佳移植期,最終定于7月21日入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醫院,7月26日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
“按照計劃,李少帥入住醫院后的前四天要注射動員劑,以保障體內造血干細胞濃度符合采集標準。”安徽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但這個過程對于捐獻者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注射動員劑后,捐獻者會不同程度出現肌肉酸痛,頭痛等癥狀。
入住醫院當天,李少帥便收到了來自患者的感謝信。“我是一名人民教師,非常感謝您的愛心之舉和義無反顧。希望在您的幫助下,我能夠重返講臺,繼續教書育人……”
入院5天里,李少帥共注射了7針動員劑,但他始終保持著軍人特有的“硬氣”:身體好得很,啥事都沒有。
出院之際,李少帥為患者留下了一封回信,隨信附上的還有一塊造型奇特的石頭。信中有一段如此寫道:“這塊名為沙漠玫瑰的石頭,產自西北荒漠邊陲,是經過戈壁風沙千萬年洗禮所締造的大自然奇跡,也曾陪伴著我軍旅生涯一路走過來。現轉贈于您,希望我們一道努力,創造生命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