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焦點訊息:開拓訓法戰法&ensp;模擬實戰環境<br> 創新為長劍出鞘加裝“聚能環”

2022-08-26 17:26:16

郭海濤?孫波?陳平?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導彈發射單元配備模擬器,瞄準訓練“如虎添翼”;發射訓練用上虛擬現實,足不出戶就能與裝備近距離“接觸”;在室內訓練場布設逼真戰場環境,實戰訓練不用再看天公“臉色”……


(資料圖片)

連日來,置身火箭軍某部演訓場,創新火花處處閃耀,一個個“金點子”與訓練直接掛鉤,用創新推進實戰實訓已成為官兵訓練的新時尚。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該部近年來按照“隨時能戰、準時發射、有效毀傷”的核心標準要求,緊盯使命任務拓展和練兵備戰實際,創新訓法、戰法,堅持用創新為打贏加裝“聚能環”,探索運用多種科技練兵手段,以科技“高含量”打造戰斗力生成的“強引擎”。部隊全面建設蹄疾步穩。

“瞄準模擬器”提高練兵效率

“轉彈瞄準!”發射指揮長、二級軍士長王志勇向瞄準號手下達指令。循聲望去,現場人員并沒有如往常那樣看到發射車和訓練彈。順著王志勇手指的方向,不遠處放置的一個“小物件”吸引了現場人員的目光。在瞄準號手李子豪的遠程無線控制下,“小物件”緩緩轉動,模擬轉彈瞄準正在實時進行。很快 ,操作瞄準計算機的號手便報告:“有信號,信息采集正常。”王志勇隨即按下秒表,記錄下了操作數據和瞄準時間。

以上,是某分隊開展“復雜困難條件瞄準強訓”的一個場景。

“從軟件編程到硬件設計,從模擬試用到運行評估,技術室高級工程師廖飛鵬帶領團隊自主創新,研制出一套瞄準模擬器。該瞄準模擬器能夠精準模擬發射車地測系統,既能夠減少訓練空間約束,又能夠實現等效實裝操作的訓練效果。”訓練間隙,分隊長馬錦濤介紹起了這套訓練模擬器材。

上等兵嚴文濤定崗瞄準號手,與單元整體協同存有差距,指揮長依托模擬器采取“以老帶新”“全崗拓能”的方法強化訓練;二級軍士長胡博利用模擬器通過以考促訓模式,定期組織對抗考核,檢驗號手應變應難技能;瞄準專業教練員董軍結合專業原理圖給號手講瞄準原理,依托模擬器教授實操方法……

除了模擬訓練,瞄準模擬器還能幫助官兵進行演練復盤、查找問題。

在一次紅藍對抗的演練中,瞄準號手被判“陣亡”,該單元“全崗號手”及時補位,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減員操作……演練結束,三級軍士長畢強帶領號手,利用瞄準模擬器就地復盤,對操作精度不高、敵情意識不濃等問題逐項查擺,優化完善單元突擊行動應變機制。

“VR智能”讓官兵置身“戰場”

夜幕降臨,導彈測試陣地上,10余名身著防護服的導彈測試號手正在緊張作業。

高昂的狀態、嫻熟的操作、精準的口令,測試兵們高標準地完成了導彈測試,按時將導彈交付給了發射分隊。

走出陣地,脫下厚重的測試服。人們才發現這群老練的操作號手中,專業組長竟是名中士,其他人中還有4名上等兵。

專業組長名叫胡磊,他介紹,年輕號手擔任大國長劍的“把脈人”在單位不是個例,這得益于部隊探索運用“VR智能”技術拓展訓練模式,大大縮短了號手的成長周期。

來到VR模擬系統訓練室,“斗室演兵”場景映入眼簾——方寸熒屏,操作指令從“中軍帳”直達各班組臺站,多套模擬系統迅速啟動程序展開測試;戰位上,操作號手頭戴VR設備,手持操作手柄,嫻熟地進行裝備分解和對接訓練;演練中,指揮所參謀人員按照實戰標準,臨機下達特情導調,操作號手在模擬系統上見招拆招……

足不出戶與武器裝備近距離“接觸”,這種曾經“想都不敢想”的訓練模式,如今已成為了該部實裝訓練的新常態。

該部領導介紹,隨著武器裝備更新推進,新裝備崗位號手成長周期長、實操經驗積累慢等問題逐步顯現。為此,他們瞄準高科技裝備發展趨勢,與地方科研院校深入合作,配套建立了VR模擬訓練系統。利用虛擬仿真、情景再現、數據收集、故障注入、測試原理分析等技術構建了逼真的訓練環境,幫助號手精準施訓,縮短戰斗力生成周期。

模擬演兵場,練出真功夫。記者了解到,這套VR模擬訓練系統運用以來,該部探索形成了操作規程、技術規范、故障處置等方面的10余項成果,為戰斗力生成注入科技動力。

構設戰場環境錘煉勝戰硬功

“號手就位!”訓練大棚內,數臺發射車進行實裝操作訓練。不料,大棚頂部的幾根鋼管開始“降雨”。

“展開防雨處置”“加強陣地警戒”……指揮長易鐵堅一邊指揮單元操作,一邊下達應急指令,流程操作繼續。

在該部,類似模擬復雜天候訓練的場景并不少見。

“在訓練操作大棚加裝淋雨設備和強光系統,同步建立‘藍軍’導調常態機制,能夠有效倒逼單元作戰能力。”該部領導說,他們創新運用“環境復現”“課目聯動”“對抗升級”等方式,逼著作戰單元險局求生、危局求存、敗局求勝。

“強光下瞄準,要避開虛光,防止出現‘假信號’。”專業組長、三級軍士長耿彥超現場教學,列兵李忠勇認真記錄每處操作細節和注意事項。可輪到李忠勇親自上手操作,效果卻不理想。

訓練結束,耿彥超專門給李忠勇“開小灶”,“調整好呼吸,注意方位微動開關轉動手法。”幾輪操作下來,李忠勇漸漸克服了強光對其心理的影響,訓練效果提升明顯。

在某分隊指揮車旁,分隊長沈文朋手中攥著“自建藍軍導調”卡,精心準備了好幾道難題。

隨著導彈單元陸續進入待機地域,沈文朋接連下達裝備受損、通信中斷、敵特襲擾等特情,發射指揮長丁廣超邊處置邊報告,帶領兩名號手爭分奪秒拆卸故障輪胎;某單元組織傷員包扎救治的同時,對周邊區域展開防衛搜索……數套單元見招拆招,演練進程有序推進。

“我們模擬的戰場環境越逼真,就越能有效檢驗實戰化訓練效果。利用創新手段可以高效模擬各種復雜逼真戰場環境,有力推動了部隊的實戰化訓練。”演練結束,沈分隊長感慨道,“只有平時實打實進行科學組訓,錘煉過硬本領,真正到了戰場,官兵才能臨危不亂,所向披靡。”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