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巧克力涂層的圓餅裝在禮盒中,產品介紹表示這是“中秋禮盒”,還帶著“月圓中秋掛牌”等,不過客服人員強調,這不是月餅,而是糕點;桃山皮制作的圓形餅雕花精細,但包裝標注為“燕窩糕點中秋禮盒”;脆皮巧克力裹著冰淇淋,做成一個個小圓餅,但名字叫“月餅冰淇淋”卻不是“冰淇淋月餅”……臨近中秋,不少消費者發現,市場上多了許多似月餅卻不叫月餅的產品,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部分生產企業為了逃避監管,用‘似月餅卻不叫月餅’來規避政策風險。”有知情人士指出,近年來,監管部門加大了對月餅搭售、高定價、過度包裝等方面的管理,從市場實際情況看,有必要將監管的范圍再拓展一點。生產企業也要意識到,真正吸引消費者的不是過度包裝和虛標價格。
(資料圖)
為什么會有“似月餅”?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遏制“天價”月餅、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提出對單價超過500元的盒裝月餅實行重點監管。同時明確要求,經營者銷售盒裝月餅不得以任何形式搭售或者混合銷售其他商品。
8月15日,《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GB 23350—2021)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以下簡稱《包裝要求》)正式實施。該標準重點強調的包括減少包裝層數,將月餅和粽子的包裝層數從最多不超過4層減少為最多不超過3層;壓縮包裝空隙;降低包裝成本,銷售價格在100元以上的月餅和粽子,將包裝成本占銷售價格的比例從20%調減為15%等。
《公告》和《包裝要求》均被認為對今年的月餅生產提出了新要求,加大對搭售、虛標價格、過度包裝等行為的監管力度。
部分產品卻借助“似月餅”的名稱,試圖游離在監管范圍之外。
比如,一款名叫“燕窩糕點中秋禮盒”不論從產品介紹還是配料說明看,就是桃山皮月餅,但產品介紹堅決不提“月餅”,只說是“中秋糕點”,生產參考的標準是GB/T 20977《糕點通則》。業內人士指出,這是因為該產品以燕窩入餡,售價比普通餡的桃山皮月餅高上一截,為了避免監管部門對高價月餅的重點監督,所以用“糕點”的名字取代“月餅”。
商家產品說明顯示,這是“桃山皮糕點”不是“桃山皮月餅”
再比如,有商家用“定制中秋禮盒”的方式逃避監管。在電商平臺,記者隨意搜索了幾家有現貨“中秋禮盒”的商家詢問,發現禮盒中不僅有月餅,還有白茶、杯具等。禮盒包裝也非常繁復,不論是包裝層數還是空隙率,都超過標準要求。商家還表示,除了商家搭配的茶葉、杯具外,也能根據客戶要求裝入酒類等其他產品。這類禮盒的名稱中沒有“月餅”,所以不受《公告》和《包裝要求》約束。
“定制中秋禮盒”將月餅、茶葉、杯具等組成套裝,不以“月餅禮盒”命名
除了這些本質是月餅卻以“糕點”“禮盒套裝”示人的產品外,還有些產品則“樂意”將自己歸為“非月餅”,月餅巧克力、月餅冰淇淋是其中的典型。
記者了解到,目前月餅產品執行的是國家標準GBT 19855-2015《月餅》,該標準對月餅進行了定義,指出月餅“是使用小麥粉等谷物粉或植物粉、油、糖(或不加糖)等為主要原料制成餅皮,包裹各種餡料,經加工而成,在中秋節食用為主的傳統節日食品”。標準表示,月餅主要有廣式月餅、京式月餅、蘇式月餅、潮式月餅等幾大類,并用“其他類月餅”兜底,是指“在各派式月餅及其他地區中,或以其他月餅加工工藝制成的風味獨特的月餅”。根據這一標準,用巧克力、冰淇淋等作為餅皮的點心,確實不屬于“月餅”,所以相關品牌規避了月餅的名稱。
“這并不合理。國家要求月餅不能價格虛高。但大部分月餅巧克力、月餅冰淇淋的定價都很高,動輒四五十元一只,遠超同類產品。國家要求月餅不能過度包裝,但部分品牌的月餅巧克力、月餅冰淇淋包裝層數多、盒子大,浪費很嚴重。”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這類產品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月餅”,但同樣屬于中秋佳節的食品,也應受到《公告》和《包裝要求》約束。尤其是《包裝要求》的主要對象包括“食品”,所以“似月餅”也要遵守相關規定。
某巧克力品牌客服表示,自家產品是糕點不是月餅;產品頁面顯示,一枚圓形的“巧克力糕點”定價超過百元
市場歡迎的是哪些月餅?
“包裝和搭售都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產品本身。”杏花樓副總經理智靜說。作為中華老字號,杏花樓月餅每年的銷售額都很可觀,去年賣出了6億元。很多市民青睞杏花樓,是因為這里的月餅價廉物美,不靠包裝,而靠實打實的品質。
在福州路杏花樓總店,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是各種散裝月餅,豆沙、椰蓉、蛋黃蓮蓉、五仁、綠豆蓉等經典口味隨意選擇,每只100克,最便宜的9.8元,最貴的11.8元,買4只還送一只9.8元的月餅。這些月餅的包裝也很樸素,只有一個帶有塑料托盤的小包裝袋。大部分消費者都按4的倍數選購,原因只有一個:“自己吃,實惠”。門店也不缺禮尚往來的禮盒裝,價格同樣走平價路線,最經典的嫦娥奔月紙盒裝8只不到100元,鐵盒裝剛剛超過百元。
杏花樓福州路總店的散裝月餅很受消費者歡迎
這些價格和包裝都已經延續了很多年,空隙率全部在《包裝要求》的規定范圍之下。智靜表示,老字號并不是沒有新品,這些年杏花樓在電商平臺的銷售額也在同類產品中排名靠前,靠的就是新品,“但創新不是把包裝做復雜、不是搭售或虛標價格,而是靠有特色的設計。”在電商平臺,杏花樓的貓爪月餅連續幾年銷量靠前,還時不時斷貨,因為它有獨一無二的貓爪造型和乳酪內餡;幾款以“摩登女郎”為主角的禮盒也很受歡迎,因為包裝有上海風情卻不復雜,而價格均在200元以內。
業內人士還指出,在月餅市場,老字號憑借經典鎖定消費者,而新品牌想脫穎而出,不能只靠“噱頭”。例如,在上海市場,現烤月餅很受歡迎,盒馬、叮咚買菜等新品牌紛紛入局。這些品牌在內餡上大膽創新,推出了諸如芥末蝦仁、梅干菜鮮肉等新口味;但不約而同地,他們的包裝和定價都向老字號看齊,堅持平價。
盒馬和叮咚買菜的現烤月餅包裝有各自的設計,但都不復雜,產品定價與老字號差不多
不難發現,月餅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也很冷靜,虛標價格或搭售并不討巧。從電商平臺的搜索結果看,來伊份、妙可藍多等兩家來自上海的年輕品牌在月餅品類上人氣不低,主打的都是定價百元左右的禮盒。相關品牌負責人直言,創新不能走偏,“把‘月餅’的名字改掉,糊弄不了消費者也糊弄不了監管部門。”
來伊份負責人說,他們的創新點是打造IP,“中秋離不開月亮,我們就做大與月球相關的IP”。據此,來伊份設計了月球、火箭、宇航員、白玉蘭、兔子、團圓笑臉等航天元素,不過產品名稱還是月餅,兼顧經典口味和創新風味。
妙可藍多發揮自己的乳制品優勢,與另一家上海企業愛哆哆聯手,推出了乳酪餡月餅套裝。月餅造型為太陽系行星,裝在火箭形狀的包裝里,包裝本身就是一個可回收利用的收納盒。相關負責人說,從市場調查看,精致的包裝更能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但“精致”并不意味著“奢侈”“浪費”,而是要精巧、大方,“所以我們從設計之初,就希望這是一個可以回收利用的月餅盒,控制成本,不把包裝費轉嫁到產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