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唐芳
學風建設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靈魂,是培養造就高素質人才的關鍵要素。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將學風建設活動細化為日常管理、教學實踐、科研競賽、學業指導、典型塑造等5個方面,努力創造“好學、樂學、上進”的學習氛圍,以優良學風鑄華大師魂。
打好學風建設組合拳
(相關資料圖)
高校學風,指教師教風、政工政風、學生學風以及其他教輔人員的服務之風等共同形成的文化氛圍。
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抓牢專業教師、政工干部、優秀學生代表三個主體,打出學風建設的組合拳。
突出專業課教師的主體地位,學院邀請學科創始人張耀燦、長江學者劉建軍等校內外專家開展主題講座,開拓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專業素養;鼓勵專業課教師開展教風學風座談交流活動,收集學生對教學課堂的客觀需求,師生互動,共建良好學風;邀請專業課教師針對后進學生開展談心談話,定向幫扶,解決后進學生學業困惑。
發揮政工干部的協同功能,學院輔導員、班主任組織學生開展學涯規劃班會,了解班級學風狀況,幫助學生分析查找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方面問題;開展學習困難學生談心談話活動,建立學習成長手冊。
強化優秀學生的朋輩引領,學院配合學校“明德小導師”宣講團,開展學風建設、學業宣講以及學習交流活動,發揮先進典型的“朋輩榜樣”作用。此外,連續五年組織優秀畢業生代表參與“學長學姐說”活動,開展相關主題教育,引導學生專心學業,培育良好學風。
守好學風建設責任田
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馬克思主義學院立足“在馬言馬”,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風建設融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同時在寢室、網絡中著力營造學風濃郁的學院氛圍。
站穩課堂陣地。嚴把上課考勤、課堂紀律和課程考核關,任課教師隨堂點名并及時上報課堂考勤結果;輔導員經常深入課堂抽查學生課堂情況;團委學生會學創中心、班級學習委員每周排查或抽查學生上課情況,及時統計、公示課堂考勤情況,對缺勤的同學做好教育、幫扶和處罰工作。
拓展宿舍陣地。落實輔導員深入學生宿舍制度,檢查寢室學風建設情況;以學校“最強寢室”評選為契機,開展創建“學霸寢室”評比活動,把學生宿舍建成學風建設的重要窗口;加強學生宿舍安全、衛生管理,美化凈化宿舍環境,為學生創造安全、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
打造網絡陣地。借助學院融媒體工作室,創建“習說”“師說”“青馬說”等欄目,闡述馬克思主義最新研究成果,展示學院學子學習成果、心得。
激活學風建設動力源
學院將青年的現實需求與學風建設的目標相結合,激活學風建設的動力源泉。
結合專業學習,學院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邀請校內外專家、名師、業內知名人士來該院講座、講學和系列報告活動,激發學生的專業認同和學習熱情,提升專業學習技能。
結合師范技能,學院連續13年舉辦“惲代英講課大賽”,邀請專業課教師和往屆“華文杯”獲獎學生代表,開展主題講座,并為學生提供專項指導,提升學院師范生教學技能。
結合創新創業,以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立項為基礎,做好學生科技活動的開展,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挑戰杯”“創青春”“互聯網+”“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三創’挑戰賽”等課外科技競賽,提高學生學習和科研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將學風建設作為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和一流學科創建的重要環節,通過全過程把控、分階段實施的學風塑造體系,以及全員參與、全過程指導、全方位管理的學風建設長效工作機制,師范生培養成果顯著。例如,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2017級90名學生中,17名畢業生進入復旦大學等高校繼續深造,66名畢業生進入重點中學任教,就業率達9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