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10月26日0—24時,武漢市新增19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和6例輸入性無癥狀感染者。27日,武漢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所所長楊小兵就武漢市本輪疫情特點、市民該如何做好日常防范等問題進行解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0月以來,面對新一輪疫情,武漢市毫不動搖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強化疫情社會面防控,確保不發生規模性反彈。
“近期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數和死亡數有所上升,病毒持續變異,傳染性、傳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更強,同時,國內疫情持續呈現多點散發、局部聚集的態勢,我市疫情輸入的風險持續較高,防控壓力不斷加大。”楊小兵介紹,經武漢市疾控中心病毒基因測序顯示,我市本輪疫情毒株為奧密克戎變異株BA.5.2進化分支。
楊小兵介紹,通過對現有感染者的流行病學分析,本輪毒株特點如下:一是病毒載量較高,傳染性極強。根據有關研究報道,該毒株的基本再生數為18.6,通俗地說就是平均1個感染者在其傳染期內能夠傳染給18人;二是潛伏期、代間距短,疫情發展迅速。感染者從被感染到傳染人平均僅為2天時間,最短僅需24小時。
大多數人感染奧密克戎毒株后,多無癥狀或發熱、咳嗽等癥狀輕微。由于潛伏期較短,少部分感染者發現核酸檢測陽性時,已在家庭、社區等人群中造成隱匿性傳播。
此外,武漢市本輪疫情傳播鏈條復雜,呈現“多源多點并存”態勢,使疫情防控難度加大。
“及早發現潛在傳染源,做到窮盡排查密切接觸者、密接的密接及涉疫暴露人員等風險人群,迅速落實嚴格管控,對于切斷傳播途徑、遏制疫情傳播和外溢具有重要意義和關鍵作用。”楊小兵說。
楊小兵認為,鑒于本輪疫情傳播快的特點,在疫情防控的攻堅時期,廣大市民做好個人防護很重要,應自覺養成出門戴口罩、回家就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近期非必要不到人員密集、通風條件差的場所,盡量不聚餐聚會,這樣就減少了與病毒接觸的機會,從而降低被感染的幾率。
此外,廣大市民要落實個人健康管理,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咽痛、發熱、咳嗽等可疑癥狀,主動聯系社區工作人員,在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及時到醫療機構就醫。
再者,接種新冠疫苗是預防控制新冠肺炎傳播的最經濟、最有效措施。研究表明,對于奧密克戎株,新冠疫苗對防發病、防重癥、防死亡的效果非常顯著,且加強免疫可以進一步提高保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