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環球快資訊丨世界最大跨度!燕磯長江大橋主墩圍堰成功封底

2022-11-23 18:39:01 科技日報


(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徐穎 周威

11月23日12時12分,經過近80個小時連續奮戰,燕磯長江大橋北岸主塔墩啞鈴形雙壁鋼圍堰成功封底,標志著燕磯橋即將“水落墩出”,步入主塔施工階段。

中鐵大橋局燕磯長江大橋項目部總工程師蔣本俊介紹,燕磯長江大橋采用雙塔單跨設計并一跨過江,主跨1860米,為世界首座不同垂度四主纜體系懸索橋,也是目前在建的世界最大跨度雙層懸索橋,采用的巨型“8”字形錨碇及啞鈴形主墩基礎、超厚壁混凝土主塔、超低矢跨比不同垂度四主纜及加勁梁結構創新性強、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質量控制難。

該大橋北岸(黃岡側)主塔墩施工環境復雜,水下河床呈陡坡狀,高差達10米,位于江豚保護區并鄰近“黃大線”天然氣過江通道,陡坡處平臺圍堰等設施搭建困難,施工船舶拋錨受限。

蔣本俊介紹,在施工方案制定時,中鐵大橋局落實新發展理念,采用岸邊插打支護樁對墩位處河床“削坡”“減載”,為施工平臺和鋼圍堰搭建和安全穩定提供良好的作業環境;施工平臺采用全裝配式結構,鉆孔區域平臺和鋼圍堰采用“模塊化”大段結構設計施工,大為減少現場工序和耗時;通過適當加強四周平臺結構設計,采用較大起重能力的地面吊機,僅投入1臺中型浮吊,大為減少水上作業活動和長距離拋錨作業,將對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蔣本俊說,今年9月份以來,長江水位處于近15年來最低值,北岸主塔墩位處水深過淺、淤積嚴重,無法按既定方案下放圍堰。為解決這一難題,中鐵大橋局通過精心測量和論證,快速修改方案,將“底節圍堰自浮+拼裝中節圍堰后下沉到位、封底”優化為“河床預清理+底節圍堰下沉到位+拼裝中節圍堰并封底”。現場制定細致的作業指導書,并對施工流程和安全管理進行全過程管控。

封底是圍堰施工最為關鍵的工序,水下澆筑的混凝土必須充分包裹圍堰側壁、鋼護筒,形成2.5米至3米厚度的圍堰“底板”,在圍堰內抽水后,能夠抵抗巨大的水壓力,提供無水施工環境。本次封底平面呈啞鈴形,尺寸91.2×42米,相當于9個標準籃球場大小,共計混凝土5500余立方米。為確保封底質量,設置兩道隔倉,分三次水下灌注。

據介紹,鄂黃第二過江通道(燕磯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線路全長約26千米,是湖北省重點推進,打造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的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花湖機場)的綜合配套工程,是建設黃岡臨空經濟區的關鍵支撐,也是湖北疫后重振補短板、強功能的重大工程,是打造鄂東地區空鐵、空陸聯運立體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過江通道,更是充分發揮黃岡、鄂州、黃石三市綜合交通比較優勢,推動三市跨江聯動開發,促進黃鄂黃一體化發展的關鍵工程。對拉動區域經濟快速增長,推動武漢城市圈一體化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中鐵大橋局供圖)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長江大橋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