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恒飛 鄧晃煌?科技日報記者?江耘?
(相關資料圖)
為聊天而設計的ChatGPT,既有博覽群書、出口成章、規矩謙虛等優點,也有“會說些正確的廢話”等槽點,較先前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其回答問題水平大幅提高,成為該領域一款現象級應用。
2023年首期之江院士講壇現場。 洪恒飛攝
3月上旬,2023年首期之江院士講壇在浙江省科協大樓開講,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潘云鶴作《從ChatGPT談AI應關注的方向》主旨報告,從多重知識表達、跨媒體智能、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角度,帶來“熱潮”背后的冷思考。
他指出,ChatGPT按照“共生則關聯”的原理,創新性地挖掘出語料中單詞共生概率知識,并結合人類反饋信息,實現了指定主題的語言自動合成。“數據與知識雙輪驅動將助推新一輪AI大潮。”
早在1982年,潘云鶴曾成功研制“圖案設計專家系統”,通過該系統,計算機程序可自動快速設計出多種樣式的精美圖案。這屬于我國早期的AIGC。
潘云鶴指出,ChatGPT背后的AIGC技術,已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積累。當前基于大數據和大算力的支持,AIGC將有更廣泛的發展空間和應用領域,可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近幾年來,AI發展的大突破都涉及AIGC。但AIGC一定不僅僅用于聊天、畫畫,而會轉向更有價值的應用領域。”潘云鶴建議,應及時布局實體經濟的AIGC,如新產品、新流程、新藥物智能設計生成;文化藝術的AIGC,如廣告、動漫、影視的智能內容生成;城鄉發展的AIGC,如智能社區、城市規劃、美麗鄉村生態推演等智能模擬生成。
“隨著ChatGPT的走紅,國內互聯網大廠會不會坐不住了?” 圓桌討論環節,面對現場拋出的這一問題,網易高級副總裁、雷火事業群總裁胡志鵬認為,對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布局而言,潮流是一時的,更重要的是認準既定方向、扎實積累。
潘云鶴指出,眼下,浙江省多家企業正與浙江大學合作,未來或成立浙江省人工智能產業聯盟。推動大數據智能平臺的技術開發上,企業間既要有競爭,也要有呼應。
他強調,人類解決問題的方式往往要采用感知數據和記憶知識協同工作,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協同工作等雙輪驅動工作。AI的再次創新需要多重知識表達、知識自動生成、視覺知識扮演開路先鋒。數據和知識的結合將讓人工智能走向更深入、更專業、更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