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劉云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3月12日,云南昆明經開區昌宏路下穿貴昆路隧道工程二階段七箱節邊墻順利澆筑完成,標志著由中鐵八局承建的昌宏路下穿貴昆路隧道工程主體全部澆筑完成。
昆明市經開區昌宏路下穿工程是昆明樞紐20個規劃通道Ⅰ類變更項目之一,北端順接十里鋪路出入口,南段下穿貴昆路、滬昆線、南昆線順接昌宏路,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改善周邊較大范圍的交通擁堵問題,有效緩解經開區、官渡區前往昆明長水機場、西北方向、東南方向交通不便的情況。同時,兩區之間的社會資源可以通過此工程實現共享共融,是一項民生通道工程。
施工過程中,項目部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克服管線遷改多、位置不明確,項目施工區域位于十字路口,保通壓力大,且昆明地鐵四號線位于工程A、B匝道及主隧道正下方,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大等困難,不斷優化施工組織,強化安全管控,在施工場地狹小的情況下,順利保證了昆東修配小區住宅樓的安全,保障了小區居民的正常生活。
A、B匝道及主體框架異形銜接段正下方為昆明地鐵4號線左線,框架基底距地鐵4號線隧道拱頂最小距離12.2米,支護樁及高壓樁底距地鐵隧道拱頂最小距離為6.2米。施工過程中,項目部與昆明地鐵4號線管理單位密切聯系,經過不間斷的擾動監控測量,施工過程中,地鐵4號線的擾動沉降值最大為3.4毫米,地鐵擾動沉降允許值為±10毫米,有效保證了地鐵四號線的隧道及線路穩定,未對地鐵運行造成超限的行車影響,有效保證了地鐵運行安全。
施工中,還有一個難點:A匝道離昆鐵修配小區房屋最近處僅0.8米,如何保證管線及周邊建筑物的安全?
建設者們詳細調查各個建(構)筑物的結構及基礎形式,事先進行影像及力學評估、備案。由業主單位指定專門機構主持,制定變形控制管理標準;立足于信息化施工,監測建(構)筑物及管線的變化,建立變形與施工的相應關系,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控制。通過積極與業主、設計、監理單位密切配合,將現場量測結果、開挖后的土質情況及時反饋設計單位,為及時調整設計參數提供準確信息,確保了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