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居民財富增長以及金融知識普及,理財作為一種日常生活方式的觀念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但作為一個廣泛的定義,具體到不同投資者、不同產品以及不同時期,理財的實際操作都是不一樣的諱。相信職場中大部分人都面臨著這樣一種尷尬地處境:在職場拼殺多年,收入是越來越高,但是花銷也跟著一起水漲船高,到頭來還是存不下什么錢,不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
如果出現了上述的情況,那么你可能掉入了消費陷阱,養成了錯誤的個人理財習慣。
日前,度小滿理財整理出了三大理財盲區,來看看自己平時的習慣吧。
錯誤習慣一:錢都存銀行定存
許多人認為銀行定存的風險較低,且放著不管就能靠利息賺取額外財富,卻忽略了金錢的實質購買力。少少的定額利息勢必跟不上外頭低利率環境和通貨膨脹的速度,使銀行內的存款越來越貶值。只一味地將薪水放入銀行定存,非但沒有增多,還相對持續縮水。
錯誤習慣二:投資只選用儲蓄險
多數理財達人都不建議投資只選擇一種方式,雖然定期買保險是好習慣,但將所有資金投入儲蓄險,就如同雞蛋只放在同個籃子一樣。保險向來不是一種積極的投資工具,且儲蓄險往往伴有保險成本和行政成本等費用,很難有比定存利率還高很多的投資報酬率。
錯誤習慣三:平時沒有記賬習慣
沒有記賬代表著每個月薪水連在哪消失的都不清楚,那也就無法回頭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分類出“必要和不必要的開支”,進而調整消費習慣。因此記賬是更基本的理財規劃,從支出面進行厘清、控管、和規劃,達到節流效果。
更好的理財方式應該具備風險平衡的概念。樹立正確的資產配置意識,增強資產配置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保持理智的消費行為,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