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數據顯示,考研整體的上岸率在30%左右,這其中還包括二戰考研人,如今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考研或許已經成為同學們的第一選擇。
2022年的考研算是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之所以會這樣說,也正是因為考研制度的改變,部分高校發布通知,不再為考研生提供宿舍;部分高校專業取消學碩招生;同時還有些高校將專碩的學年制從2年調整為3年。
這一系列的調整,對于每一位考研生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從心理上的備戰,到經濟上的支撐,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不過從中我們能夠注意到比較明顯的兩個詞,那就是“學碩”和“專碩”,兩者的地位似乎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不知道同學們是否有發展。
國內外對于“專碩”和“學碩”的重視度不同
首先在國內,各高校在校生的過程中,就比較傾向于招收學術類型的研究生,也就是學碩,在這個過程中,會讓<span class="keyword">中國</span>的老師帶領同學們進行深造和<span class="keyword">學<span class="keyword">習</span></span>,為我國的科研事業作出貢獻。
而學碩結業后,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讀博,而是否選擇讀博,也需要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選擇。
但是根據現在國內的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選擇考研的最終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只有極少數同學想要繼續深造提升自己。
但是在國外,各個高校更傾向于培養專碩型人才,尤其是在美國,100名研究生當中,其中專碩型研究生會占60名,也就是60%的概率。
同時在國外,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更傾向于定向培養,為某個固定的行業或主流方向,培養專業人才。
2022年成考研“分叉路口”?專碩后來者居上
我們可以從最簡單的一面來了解專碩和學碩,首先專碩主要指的就是專業碩士,學碩就是學術碩士,兩者是同一場考試中不同類型的研究生。
兩者的報考條件不同,相對來說學碩的報考條件更簡單一些,不會對同學們有過多的要求,只要保證自己的學歷就可以。
那么2022年考研也正在進行,從考研改革上來看,今年可能是考研的“分叉路口”,因為專碩的地位在穩步提升,呈現出后來者居上的效果。
或許在日后教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高校將會大力發展專碩學位,在國內,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在考研的過程中專業專碩身份。
當然,面對這樣的現象,很多同學也提出質疑,在考研這條道路上,專碩和學碩的地位是否會發生重大改變,專碩后來者居上?
從<span class="keyword">近</span>年來考研的發展趨勢上來看,或許有這個可能,畢竟如今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同學們也希望能夠得到自身能力上的提升。
但與此同時,專碩也面臨一個重大難題
對于考研的同學來說,能否成功上岸只是一方面,還有需要同學們擔心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成功上岸后的學費問題。
根據研究生政策上的調整,多所高校碩士研究生學費也面臨上調,這無形中也增加了同學們讀研的壓力。
其中上海復旦大學,<span class="keyword">金融</span>碩士專業學費上漲到10.9萬元,該校的新聞與播音主持和<span class="keyword">法律</span>等碩士專業,學費也上漲了1.5萬元。
與此同時還有學費較多的浙江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專業,學費已經達到每生21.8萬元,甚至其他高校專業還有更高的浮動,學費上漲到四五十萬。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按照每年10萬的學費來計算,那么3年研究生期間,光是學費就已經達到30萬。
與此同時還要額外支出住宿費、飲食費、日常生活費、<span class="keyword">學<span class="keyword">習</span></span>資料的相應支出等等,這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本以為考研成功上岸就萬事大吉,但是沒想到卻需要面對學費這一個重大難題,不過這似乎也成為同學們無法避免的一件事。
畢竟教育事業在不斷變革,同學們需要做到的,也只能是順其自然,從內心去接受考研過程中發生的或者是可能會發生的一切變化。
寫在最后:
學費上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同學們對自己沒有充足的信心,同學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緩解經濟壓力,像申請獎學金、研究生期間做兼職等等,只不過需要同學們付出較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