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 張乃月
【資料圖】
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全國多地“炙烤”模式繼續。放眼全球,遭遇異常高溫的國家也不在少數。
15日,英國氣象局發布了有史以來第一次極端高溫紅色預警,法國、日本、美國等多地不斷刷新高溫紀錄。高溫甚至釀成冰川崩塌、野火蔓延,危及生命,這個夏天正變成“最致命的季節”。
高溫來得“更早更猛烈”
今年的高溫,比往年來得更早,也更猛烈。
在意大利,由于異常溫暖的天氣,北部最大的冰川馬爾莫拉達冰川發生崩塌,造成多人死傷和失蹤的慘劇。這一冰川在七月初就達到了“往年通常出現在8月中旬”的氣溫水平。
在美國,入夏以來,得克薩斯州已經經歷了四波熱浪。達拉斯自7月3日以來每天的溫度都超過100華氏度(約37.8攝氏度)。日復一日的高溫,給電網帶來巨大壓力,多個地區不得不輪流停電。
而在西班牙和法國的一些地方,氣溫在6月中旬就達到了往年7、8月份的水平。
異常炎熱的天氣正危及人類健康。
日本6月因中暑被急救送醫的有15657人,是自2010年開始統計以來首次超過一萬人。葡萄牙僅過去一周多,就有至少238人因熱浪死亡。由于熱浪,一些醫院已經不堪重負。
酷暑天氣還加劇了干旱。意大利最長河流水位降至70年來最低,對農業灌溉產生嚴重影響,多個市鎮出現夜間停水。英國北約克郡水庫因高溫水位下降,底部一個古老的村莊竟然重見天日。
高溫還會助長野火蔓延。法國南部近日發生的火災,燒毀了波爾多以南約800公頃的樹林。在歐洲最高的沙丘皮拉沙丘附近,另一場大火燒毀了約180公頃的松樹,約6000名露營者在一夜間被疏散。2022年以來,西班牙已有超過70300公頃的森林化為烏有,這幾乎是過去十年平均水平的兩倍。
熬過“最致命季節”
面對高溫帶來的種種威脅,美國《國會山報》感慨道,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里,對于生存而言,冬季一直是最殘酷的季節。但是現在,夏季正變成“最致命季節”。
為了盡量消除高溫帶來的影響,各國紛紛拿出對策。
在英國,政府官員召開了應對極端高溫天氣的“眼鏡蛇會議”,討論氣溫飆升可能造成的危險以及緊急應對計劃,并呼吁公眾注意容易受高溫影響的群體——老人、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和孩子。由于飆升的氣溫對公眾構成健康風險,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所有救護車都處于最高警戒級別。
在法國,吉倫特省宣布在高溫天氣結束前,取消所有戶外或無空調場所的公共活動,并加強對老年人和殘疾人的護理。
在美國,國家氣象局已向1.25億美國人拉響高溫警報并發布特別聲明,提醒居民警惕中暑跡象,盡可能在室內休息。
面對高溫,日本政府則是糾結地一邊向全國發出節電要求,一邊呼吁民眾為預防中暑,不要勉強節電,合理使用空調渡過難關。
前所未有的“未來預兆”
北半球持續高溫的氣候大背景,無疑與全球變暖有關。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變暖正以過去200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氣候系統不穩定加劇。
而在全球變暖的背后,是溫室氣體排放量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人類引發的氣候變化使全球溫度上升,加劇了極端天氣和氣候,并影響了季節性降雨和溫度模式。世界氣象組織指出,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上升,全球變暖幅度將會更大,我們目前所經歷的,只是“未來的預兆”。
今年4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表示,如果不盡快采取減排措施,氣候變暖將使得全球許多大城市被淹沒,還將導致“前所未有的熱浪、風暴、大面積缺水及數百萬動植物滅絕”等極端現象出現。
但是,在俄烏沖突長期持續、能源危機愈發嚴峻的今天,不少國家走起了“回頭路”:美國限制了政府頒布減少發電廠碳排放法規的權力,歐洲多國計劃重返煤炭時代,在日本,政府也表示將重啟數座火力發電廠,以保證在電力消費高峰時也能夠提供穩定供給。
重新將目光轉向煤炭、石油等“污染更大”的能源,無疑與通過降碳減排實現《巴黎協定》控制全球氣溫升高幅度的目標背道而馳。而當下高溫引發的各種災難,已經為各國政府敲響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