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偉明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7月22日,大瑞鐵路保山站迎來了首批旅客,具有貢棋文化和漢唐建筑元素的車站,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格外耀眼,旅客紛紛掏出手機拍照留念。
【資料圖】
車站遵循實用、美觀、高效、便捷,采取“一站一景”的建設模式,融匯了沿線獨特地域文化,巧妙地將建筑風格和細部裝飾相互呼應協調,成了“城市會客廳”。
大瑞鐵路大保段共設大理站、大理西站、漾濞站、永平站、保山站、保山北站6座車站,其中大理站為既有車站,保山北站為貨運車站,漾濞站、永平站、保山站為3座新建客運車站。
大瑞鐵路大保段保山站。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保山站:現代文明與歷史在這里交匯?
“保山站采用‘地面拼裝,同步頂升’的安裝方法,鋼構件需要先在地面完成拼接工作,再將重量達320噸的鋼網架整體提升至二十幾米的高空中,為保證屋蓋結構不變形,我們使用電腦控制系統使多臺千斤頂同步工作,各頂升點的高度差保持在10毫米之內,確保了建設質量。”中鐵建工集團大瑞鐵路站房項目總工程師侯康登說。
保山站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保山原名永昌城,盛產貢品圍棋子(稱為永子),有五百多年的歷史。站房屋頂、立面、柱子充分汲取永子貢棋文化和漢唐建筑元素,站房內飾猶如圍棋棋子和棋盤,站房屋頂仿佛三個白棋子,坐落于天地之間,與天地對弈,展現漢唐建筑。融入漢唐建筑莊重、大氣、富有力量感的特點,展現保山獨有而悠久璀璨的“永子”文化。
保山擁有悠久而璀璨的歷史文化,城市風景秀美,保山“永子”棋子質堅色潤、細膩如玉、觸子心舒、冬暖夏涼、雋永神韻,是古往今來舉世公認的棋中圣品。隨著大瑞鐵路大保段的開通,保山站就像“永子”一樣,串聯起大理至瑞麗的新通途。
漾濞站。圖片來源:人民鐵道
漾濞站:向著青山綠水的生態彝居出發
大瑞鐵路大保段的開通,串聯起山美水美的彝鄉,將拉動漾濞經濟社會發展。
漾濞站位于大理漾濞彝族自治縣,漾濞彝族民居多采用雙坡屋面。站房屋頂的雙坡形式,莊重、典雅,展現縣城建筑的生態宜居特色。外立面色調采用彝族建筑特色的紅、黃、黑,局部木紋格柵展現彝族文化符號。外墻為米黃色毛面高檔涂料,屋面為深灰色樹脂波形瓦。
漾濞彝族自治縣山川雄奇,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因盛產優質大泡核桃而聞名于世,三千年前就有核桃,一年一度舉辦核桃節;具有代表性的彝族打歌大刀舞在漾濞廣大村寨中獨放異彩;蒼山崖畫被史學家稱為“蒼洱文化之源”。
永平縣站。圖片來源:人民鐵道
永平縣站:見證博南古道前世今生
隨著大瑞鐵路大保段的開通,古道、新途相伴,“新的通途”將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交通出行環境,為永平縣地方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永平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站房三段式屋頂、立面兩側的臺基和中部的柱子,體現漢唐建筑的莊重、大氣特點,象征永平繁榮昌盛。立面、中部格柵圖案展現永平當地歷史文化元素。外墻和柱廊為米色仿石材高檔涂料,屋面檐口為深灰色樹脂波形瓦。
據了解,“南方絲綢之路”博南古道在永平縣境內綿亙100多公里,是相對較為完好的一段。位于永平縣的霽虹橋,橫跨瀾滄江,連通永平縣巖洞鄉和保山市平坡鄉,素有“西南第一橋”的美譽,是我國最早的鐵索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