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我剛剛看了4D電影《劍齒王朝》,我們來到了冰河時代,看到了劍齒虎、三趾馬、薩摩麟、原大羚、大唇犀、和政羊和巨鬣狗,好過癮!”
7月29日晚,一位參加“科學之夜”的小觀眾看完4D電影《劍齒王朝》后直呼過癮。
【資料圖】
在國家動物博物館,這里正在為動物科普愛好者奉上有史以來最精彩的一屆“科學之夜”。二十余項科普活動,讓所有參加活動的動物愛好者過足癮。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供圖
自2017年起,由中國科學院與科技部共同舉辦的全國科技活動周重大示范活動——“科學之夜”,成為首都大朋友、小朋友備受期待的科普盛宴。
“讓動物保護深入到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心中”
一首《科學之歌,夢想的翅膀》的歌曲拉開了“科學之夜”的序幕。
在“展望生物多樣性和綠色科學,維護人類福祉”的外國專家科普講堂中,大家了解到國內(nèi)外目前野生動物保護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而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杜衛(wèi)國帶來的“全球視野下的野生動物保護”科普講座中,大家了解到隨著人類的不斷發(fā)展,人類對野生動物棲息環(huán)境的侵蝕也越來越嚴重。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供圖
在入侵生物科普展中,大家看到了國門衛(wèi)士是如何嚴防生物入侵,默默守護著國家的生物多樣性安全。而在入侵生物系列動畫的演示中,小觀眾們則被入侵生物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深深震撼。
科技日報記者 史詩 攝
“今年的‘科學之夜’我們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的大背景下,增加了很多小朋友與動物保護相關(guān)內(nèi)容的互動活動,比如增加了生物多樣性、野生動物保護、入侵動物的科普,讓動物保護以及生物安全的理念,更多地深入到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心中,讓他們更積極地投身于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shè)中。”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詹祥江說。
“體會每一件美麗的蝴蝶標本背后的科學故事”
“蝴蝶工坊”是非常受小朋友歡迎的一項活動,在這里,他們不僅能夠欣賞到各種美麗的蝴蝶、學習與蝴蝶有關(guān)的有趣知識,還能夠親自動手制作蝴蝶標本。在今年新增加的“足跡拓印”活動中,參與者能夠制作一個精美的貓科動物石膏腳印。
科技日報記者 史詩 攝
“在‘鳥巢工坊’活動中,我學習和了解了不同類型鳥巢的結(jié)構(gòu)和特點,并在指導老師的帶領(lǐng)下,制作出一個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鳥巢’。”來自北京鐵路實驗小學二年級6班的王樂儀興奮地說。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供圖
“今年的‘科學之夜’第一大特色是我們把科普活動和愛國主義教育、弘揚科學家精神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一層、二層是科普的展廳,三層是黨建教育基地和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我們將它們?nèi)跒橐惑w。第二大特色是我們把科普圖書、科普影視作品、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和科普標本的制作有機結(jié)合起來。第三大特色是我們把科普背后的科學家精神有機地融為一體,比如我們不僅講科普標本,還要講科普標本背后的科學家故事。讓孩子們在鍛煉了動手能力的同時也體會到了科研工作者的不易,讓他們體會到每一件美麗的蝴蝶標本的背后,都蘊含著制作者對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聶常虹說。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供圖
“在他們心中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
在“科學魔方”,小愛好者們通過細胞工坊了解生命科學的魅力。
科技日報記者 史詩 攝
在“科普市集”,暢游了豐富多彩的科普周邊后,幾乎每個小觀眾都會帶走幾樣自己最喜歡的紀念品。
在“科普作家面對面”,小粉絲們看到平時只能出現(xiàn)在圖片中的科普作家,異常地興奮,在合影的同時也不忘請教一些感興趣的問題。
在“尋找參觀指南封面動物”,孩子們根據(jù)提示尋找藏身于博物館的神秘動物,那些經(jīng)常來動物博物館參觀的小觀眾們的熱情異常高漲,他們在自己熟悉的“主場”玩游戲駕輕就熟。
科技日報記者 史詩 攝
沉浸在對動物和科普的熱情中,大家感覺短短三個多小時的活動很快就接近尾聲了,紛紛表示流連忘返、意猶未盡。
科技日報記者 史詩 攝
“今年的‘科學之夜’實現(xiàn)了科學家、科學知識和觀眾的零距離接觸。我們有很多富有特色的活動,比如科學魔方、科普市集、尋找參觀指南封面動物等等,這些活動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孩子們非常喜歡,它們幫助孩子們用最簡單的方式認識了復雜生命的奧秘,生命的故事。我相信這些活動會在他們的心中埋下一顆小小的種子,讓他們都有機會成為偉大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后、志愿者單少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