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焦點快報!從“碳素大國”轉向“碳素強國”,關鍵在于加速科研攻關

2022-08-08 20:43:21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劉丁 李超

一連多年,已經70多歲的中國碳素行業協會常務理事、特聘顧問、名譽副會長孫慶都在呼吁一件事,那就是碳素行業要上下游合作,盡快突破,以完善優質產業鏈。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呼吁如今“落實得比較理想”。

8月7日,在山東省嘉祥縣舉辦的中國(濟寧)先進碳材料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孫慶又提到了上述愿望。孫慶表示:我國在碳素行業幾大主要品種,比如石墨電極、鋁用預焙陽極和陰極、礦熱爐用炭電極、炭塊類、炭糊類、特炭類、負極材料等產能、產量、銷量均居全球首位,是名副其實的碳素大國。他同時也提出希望:整個行業在關鍵領域要加強科研攻關,提質降耗,提高國產化率,盡早實現由碳素大國向碳素強國轉變。


(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該論壇是由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科協、濟寧市政府主辦。劉忠范、徐春明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現身出場并做了報告,全國碳材料產業鏈有關企業100余人參加了會議。

“碳”既是最硬又是最軟的材料;既是絕緣體又是導電體;既是隔熱材料又是導熱材料;既是全吸光材料又是全透光材料。以石油化工、煤化工行業的生產廢渣,即石油焦和瀝青焦作為主要原料,經過十幾道復雜工序,3個月左右的較長工藝流程生產出各種碳素制品,被廣泛應用于鋼鐵、有色金屬、機械、化工、電子、航天、航空、核工業、軍事及醫學等領域。

按照用途及工藝分類,碳素產品可分13類,除了上文提到的,還有碳纖維、石墨烯等。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范深耕石墨烯領域多年,帶領著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果,比如A3尺寸石墨烯薄膜產品、超潔凈石墨烯薄膜等等。

在他心目中,石墨烯擁有神奇的特性,比如它是最輕、最薄的材料,也是最強、最硬的材料;它是最好的導電材料,也是最好的導熱材料。據其透露,截至2021年,全國已建成石墨烯產業園區37個,江蘇、浙江、山東等七個省市相對集中。

劉忠范院士表示:材料是石墨烯產業的基石,沒有規模化制備技術的突破,便沒有石墨烯產業;同時,石墨烯材料的質量提升需循序漸進,需要不惜努力和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

徐春明院士談到了“雙碳”背景下儲能與材料技術的發展。他的判斷是實現“雙碳”的重要前提是經濟發展,節能減排是第一選擇,而能源結構調整是根本,綠電氫重構傳統化工。

在談到儲能與碳材料時,他認為“缺少成本低廉且不受地點限制的大規模長時儲能設備”是行業痛點,而針狀焦、石墨烯粉體成為眾多解決方案的選擇。

他提到的針狀焦是生產石墨電極和電池負極材料的原料。

值得注意的是該論壇的舉辦地山東省嘉祥縣先進碳材料的龍頭企業——山東益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大新材料)是國內最主要的油系針狀焦供應商,其針狀焦出貨量20萬噸和出口量1.3萬噸均為國內首位。

提到益大新材料的崛起,孫慶非常認可。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一躍成為國內細分領域的龍頭,益大新材料的核心做法便是科技創新,借助院士團隊,內外發力,鍛造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在龍頭帶動下,位于山東省西南部的嘉祥縣在特碳材料賽道上開辟了新天地。

他們擁有碳材料生產、銷售企業20余家,產業鏈完整,產品涵蓋碳基礎材料、高端碳應用材料、新能源石墨制品、瀝青新材料、鋰電池材料等類型,2021年產值超40億元。記者了解到,為促進先進碳材料產業集群集聚發展,他們投資20億元建設了占地600畝的碳碳新材料產業園,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石墨熱場生產基地。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關鍵在于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