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獲悉,由該所承擔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鹽湖資源礦產專題系統開展鹽湖資源科學考察,于近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突破。首次揭示高原鹽湖區嗜鹽微生物種群系統的固碳潛力、系統完成青藏高原富鋰鹽湖綜合考察、建成國內最大鹽湖專題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等重大進展和成果,為青藏高原鹽湖資源的合理保護與開發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鹽湖資源礦產專題科考隊。中科院青海鹽湖所供圖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鹽湖資源礦產專題系統開展鹽湖資源科學考察,針對高原鹽湖資源環境變化展開全面調查和關鍵科學問題集智攻關。項目實施至今,鹽湖科考團隊累計出動100多人次,行程10萬多公里,歷時近450天,基本實現青藏高原主要鹽湖區科考工作的全覆蓋。特別是西藏羌塘高原鹽湖科考,科考區域絕大部分海拔在4500米以上,自然環境惡劣,條件艱苦??瓶缄爢T克服了高原反應、道路顛簸、陷車、長時間行車、補給有限等重重困難,多次進入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總行程4萬多公里,累積考察湖泊100余個,圓滿完成了考察任務,為全面了解西藏鹽湖戰略性礦產資源生態環境深入研究奠定了扎實基礎。?
在團隊全體成員扎實工作和共同努力下,鹽湖科考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和成果,包括首次揭示高原鹽湖區嗜鹽微生物種群系統的固碳潛力;完善特提斯域東段中生代海相鉀鹽物源演化的證據鏈;建立了柴達木盆地鎂鋰富集模型并實現鹽湖“異源同匯”成礦理論創新;構建了基于資源變化鹽湖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體系;厘清鹽塵暴產生與人類活動的交互過程及影響機理;系統完成青藏高原富鋰鹽湖綜合考察,科學評估資源開發適宜性;摸清了柴達木盆地深層鹵水的分布、儲層特征及典型礦床的地化特征;建成國內最大的鹽湖專題科學數據共享平臺。
下一步,中科院青海鹽湖所將圍繞服務國家資源開發戰略,合理高效開發鹽湖資源、保護干旱脆弱區生態環境等開展科技攻關,為打造鹽湖領域國際一流科研高地、為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為國家糧食和能源礦產安全貢獻鹽湖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