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動態焦點:我國東北首張多年凍土分布圖編制完成

2022-07-31 20:41:27 科技日報


(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李麗云?

受氣候變化和人類工程活動影響,我國東北多年凍土退化劇烈。但長期以來,東北地區多年凍土分布底數不夠清晰,一直以20世紀70年代多年凍土區域分布圖來替代,嚴重制約區域基礎科學研究和綜合規劃建設。記者7月31日獲悉,東北林業大學寒區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單煒教授團隊經過近10年調查、觀測和研究,編制完成了我國東北地區首張多年凍土分布圖,并于近日分別以《基于地表凍結數模型的東北多年凍土熱狀態圖》和《東北多年凍土溫度空間分布及變化特征》為題,發表在《遙感》和《可持續發展》國際期刊上。

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制圖過程引入了歸一化差異植被指數和林冠閉合的植被影響因子,基于改進的MODIS LST數據,分析了2003-2019年年平均地表溫度和地表凍結數(SFnc)的分布和變化,制作了空間分辨率為1km的東北多年凍土熱態分布及變化圖。與氣象站觀測數據和野外監測數據相比,分類結果的可靠性接近95%。

地圖顯示,我國東北不存在極穩定多年凍土區,穩定多年凍土區在減少,半穩定多年凍土面積有少量增加,過渡或不穩定永久凍土面積在增加。

由于氣溫持續升高,穩定凍土的分布縮小。多年凍土熱態分布的總體變化特征是凍土區南邊界北移,區域凍土熱態下降,凍土解凍后半穩定、過渡或不穩定凍土區增多。

海拔高度是控制東北高緯度地區多年凍土溫度分布的主要因素。2003-2019年,多年凍土面積由32.77×104km2減少到27.10×104km2。

分布特征表明,溫度較低的多年凍土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山脈,從漠河最北端到山脊中部的阿爾山。其中多年凍土溫度在-2~0℃范圍內面積最大,占總面積的73.81%。大興安嶺多年凍土溫度分布主要在-1.5℃~-3℃之間,小興安嶺主要在-2.0℃~0℃之間。

中國東北多年凍土區植被茂盛,多年凍土的持續退化將改變植被生長環境,影響全球碳循環過程。該研究將為東北地區凍土與環境區域研究提供更詳細的基礎數據,為歐亞大陸多年凍土區氣候變化反饋、自然災害過程研究、陸地生態系統響應預警與預防提供重要數據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編制完成 多年凍土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