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魏依晨
近日,年僅36歲的歌手傅松因口腔癌去世,去世前曾多次勸網友不要吃檳榔。據悉,湖南籍的傅松生前很愛嚼檳榔,其口腔癌就是檳榔所導致。嚼檳榔是不少人的愛好,人們飯后、旅行,甚至聊天散步都要嚼上一顆。然而,檳榔早被世衛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那么,為什么長期嚼檳榔為何會致癌?
【資料圖】
吃檳榔對口腔是“雙重打擊”
不知何時起,這樣一個小小的果子在人群中流行起來,朋友聊天嚼一顆,開車提神嚼一顆,有事沒事嚼一顆,近年來檳榔越來越流行。留意一下更是發現相關廣告隨處可見,甚至與枸杞等結合起來變成了養生佳品。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養生佳品”,早在2003年,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就把其列入“黑名單”,為一級致癌物。至于致癌原因,一是檳榔里的化學物質經咀嚼后,形成的亞硝基,是明確致癌的化合物;二是檳榔較硬,咀嚼時易對口腔黏膜造成機械創傷。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在2017年公布致癌物清單時,已將檳榔果列入一級致癌物。
2018年,中華口腔醫學會和中國疾控中心曾調研湖南省群眾咀嚼檳榔和口腔癌的現狀,當時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頜面外科病房內,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長期大量咀嚼檳榔史。
2019年,國家衛健委在《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的解讀中提到,要對長期咀嚼檳榔等高危行為進行干預等,促進群眾養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記者了解到,中國首位發現口腔癌與檳榔有關聯的學者翦新春發表的《檳榔致癌物質與口腔癌》論文中指出,咀嚼檳榔之所以能導致口腔癌,是因為檳榔中的多種活性成分和代謝產物有細胞毒性、遺傳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這些物質包括檳榔生物堿、檳榔鞣質、檳榔特異性亞硝胺和活性氧等。
簡單來說,就是檳榔纖維粗糙,長期嚼檳榔會對黏膜損傷、牙齒損傷。另外其所含的生物堿能直接殺死細胞,進而造成口腔損傷。長期咀嚼檳榔簡直就是對口腔黏膜的“雙重打擊”。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很多長期咀嚼檳榔的人不僅會感到口干舌燥,還會伴有燒灼感,如惡化后,會出現無法進食刺激性食物,口腔內疼痛感增強,開口受限,語言不清等癥狀。
醫生:遠離檳榔,珍愛健康
記者采訪發現,醫學從業人士普遍認為,檳榔經咀嚼后形成的亞硝基,這是明確致癌的化合物。同時檳榔咀嚼時易對口腔黏膜造成創傷,容易發炎,伴隨頻繁口腔潰瘍,而且在黏膜細胞增量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細胞壞死突變,成為癌細胞,演變成口腔癌。
“最開始認識檳榔是因為患者,近年來因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就診的患者明顯增多,因此增加了對檳榔的關注。這類患者往往因為嘴巴張不開,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黏膜疼痛等問題前來就診,且多是青年人,而這些問題只是咀嚼檳榔后的初始問題,繼續發展可成為口腔癌。”南昌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黏膜牙周科醫師李維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出現問題后輕則需手術切除癌變病損、影響外貌及降低生活質量,重則危及生命。湖南因盛產檳榔,口腔癌的發病率遠高于其他省份。
李維芝說,關于吃檳榔或許開始時大家只是出于好奇或者好友推薦嘗試一下,但是檳榔中含有檳榔堿,這是一種類似尼古丁的物質,會使人成癮、產生快感,因此一旦開始往往難以戒除,久而久之口腔黏膜發生病變甚至發展成口腔癌、咽喉癌等。“檳榔導致的黏膜下纖維性變往往無法根治,因此患者終身受其困擾。”李維芝還說到,在檳榔廣告隨處可見、各小賣部均有售賣檳榔的今天,大家要主動遠離檳榔,珍愛健康、珍愛生命,如有出現不適,盡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