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王春
“持續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生物醫藥創新產品應用推廣”,202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為生物制藥的發展繪就了一幅藍圖。其中,細胞治療產業是上海正在加速布局的重要賽道。
通俗而言,細胞治療主要是利用自體(或異體)的成體細胞(或干細胞)來進行疾病治療,可以為癌癥等疾病提供全新的醫治方式。
(相關資料圖)
“與傳統化學藥物相比,細胞治療產品具有技術迭代快、創新潛力大、臨床依賴度高等特點。”上海市科委二級巡視員、生物技術和醫藥處處長曹宏明說。
《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GT)產業發展白皮書》預測,2025年中國CGT市場規模將達25.9億美元,2020到2025年中國CGT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276%。
近10年來,細胞治療已經成為主要發達國家競相布局的新賽道。
在我國,上海在這一賽道上表現尤為亮眼。
作為全國最具創新活力的細胞治療產業集聚區之一,上海正抓緊進行技術前瞻布局,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發展,以打造細胞治療產業創新策源地。根據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細胞與基因治療專業委員會的統計數據,全國已經有100多家細胞治療企業,其中約四成在上海。目前,我國獲批上市的兩款CAR-T細胞治療產品,均出自上海。
作為國內首個CAR-T細胞治療產品,奕凱達于2021年上市。同年10月,上海藥明巨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同類型產品獲批上市。研發上述兩款CAR-T細胞治療產品的企業均來自上海。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共有17家上海細胞治療企業獲得超20億元的融資。從人才聚合到產業集聚、從技術創新到資本加持、從政策扶持到監督管理,上海細胞治療產業正在邁入快速發展階段。
然而,想迎來繁榮發展,細胞治療產業還要邁過多道“坎”。
以CAR-T細胞治療產品為例。相關產品從研發到上市,要闖過質量控制、流程管理、技術標準、行業規范等“關口”。
“由于CAR-T細胞藥物具有‘活藥’的生物屬性,其規范和安全用藥就顯得尤為重要。”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管處處長史嵐表示,監管CAR-T細胞藥物面臨著諸多難點。
面對種種挑戰,上海已經做好準備。
2022年,上海發布了《上海市促進細胞治療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4年)》,瞄準細胞治療這一新賽道,打造細胞治療創新策源地和產業新高地,并力爭到2024年上海細胞治療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
曹宏明介紹,聚焦增強創新策源能力,上海將建設一批與細胞治療相關的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和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謀劃布局細胞治療相關市級科技重大專項,開展核心裝備、試劑和耗材研發攻關與應用。
同時,聚焦提升產業發展能級,上海提出打造“一核多點”的細胞治療產業特色集聚區,實施“固鏈、強鏈、補鏈、延鏈”工程,推動產品質量檢測等細胞治療標準制定。
另外,上海還將強化政策支持,加強細胞治療產品上市審批支持和服務、推動研發用物品及特殊物品通關便利化、優化倫理審查和人類遺傳資源審批服務等。
站在細胞治療產業這條新賽道上,上海將把在該領域積累的“先發優勢”加速轉化為“產業優勢”,造福更多癌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