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未來正文

鄭和寶船模型、緙絲機……中國古代科技展帶你領略古人智慧 速訊

2023-03-04 14:43:14 央視新聞客戶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總臺記者 張文

鄭和寶船模型、緙絲機、記里鼓車……這些中國古代天文、航海、造紙、印刷等領域的發明發現,曾經在書本里的知識今天觸手可及。近日,“中國古代科技之光”展在武漢科技館一樓專題展廳開展,80多件(套)展品鋪陳一幅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科技畫卷。

展覽通過文物復制品、模型、實物、圖文介紹和現場傳統手工藝體驗等方式,圍繞天文、指南針與航海、造紙術、印刷術、紡織刺繡、機械發明六大領域的發明和發現,展示了中華民族在科學技術和工藝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置于展廳中心的“鄭和寶船模型”,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武漢市黃陂一中前川校區的翟愷之說:“鄭和下西洋的故事我讀過很多次,今天看到船只模型,感覺它就像一幢浮在水面上的樓房,是我國古代先進造船技術的凝結。”

在鄭和寶船附近,還有一個工藝精密,雕刻著繁復龍紋的“奇怪展品”——簡儀。它由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將結構繁復的唐宋渾儀加以革新簡化而成,可以測量天體的地平方位和地平高度。簡儀于1276年創制,歐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才發明與之類似的裝置。本次展出的是現存于紫金山天文臺的明正統二年至七年(1437-1442年)制造的簡儀的復制品。

武漢科技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展覽呈現了眾多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和能工巧匠的發明與巧思,他們非凡的發明和發現,為近代科學技術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預示著一個新的、激烈競爭時代的到來。曾經的輝煌只能代表過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靠我們一步步努力前行,一代代繼續奮斗。”

上一篇:
下一篇:

關鍵詞: 中國古代

“如果發現本網站發布的資訊影響到您的版權,可以聯系本站!同時歡迎來本站投稿!

虛擬

未來